Ⅰ 画速写的正确步骤是什么
默识强记· 画之前,把对象的主要形态特征的信息,经过眼睛的传递,迅速地收集储存在大脑这个"电子计算机"中,这点很重要.在速写过程中,抬头为观察,低头便是凭记忆画了.因为眼睛的功能有限,看对象时就不能画,在画的时候就不能看对象.任何人都不可能眼睛看着对象,同时手却在纸上画着,有时偶而也例外,所以必须靠多次记忆的连接去完成这一对象的造型.另外,有些瞬间即变的对象动态,一下子来不及速写下来,画不成又非常可惜,就只能凭靠记忆的辅助来完成,如画运动速写,一个动作最多停留几秒钟,你就只能先用两三条大线确定动态的主要特征,其它部位等就需要凭记忆补充了. 速写离不开记忆,所以速写和默写是很难分开的,速写中已带有默写的成分,所以从此意义上讲,速写实际上是画家记忆力大小的体现.所以着手速写时,先不要急于下笔,先多看几眼,观察默记,只有这样,画家才能掌握捕捉对象的主动权.当该做到,第一眼就把对象的形态扼要地印在脑子中,第二眼,第三眼仅仅是加深、修正和补充罢了.没有第一眼的完整记忆,接下去会处在被动局面,因为当你再抬头观看时,对象的动态可能已变.当然一些缓慢和重复的动作,还可能有机会弥补,但这也不及第一眼看到的生动. 简约取舍 洗练、概括是速写的特性,在速写过程中应注意不要越画越繁、越画越多.取舍、简约比起如实地照抄更难,是需要动脑筋的.这对于那些始终满怀信心地照他所见的那样一丝不苟去画的初学者来说,是很困难的,往往把握不住自己,经不起那些耀人眼目的细节的引诱.当然对象主体的精彩的细节,在速写中也要有选择地用,但影响整体的细节就不要全收进去.要把传进眼中的信息,经过大脑过滤、归纳、选择,去繁取简,牢牢地把握画面的整体性. 到底需要取舍什么,很难用一句话讲清,因为哪一幅画都有哪一幅的"华彩".取舍归纳还由具体某一幅画的要求而定,如画动态时,面部五官就可省略或只点两只眼;而画人物半身肖像时,就可省去衣服上琐碎的衣纹、口袋服饰等.但同一幅画的内容每个画家取舍的地方也不尽然相同,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画家的喜恶兴趣是不同的。 ·收拾整理· 一般来讲,速写是忌讳整理的,因为经过整理加工,速写中原始的生动性就要减弱;经过涂改,速写果断利落的特性就要损伤;过后整理时往往没有了当时的激情,画出的线条往往呆板,就会减弱速写的韵味.一般讲,速写和素描不同,它具有不完整的特性它不必面面俱到,有些"缺憾""空白"可能会给人以联想和品味. 但也不是说速写绝对不能整理,如果您觉得画完后效果比您第一感觉弱,那您可以去加强它,如果有些地方琐碎.不整,那您可以涂改支离破碎之处,让主体更突出,如果有些地方有多余的败笔,那您可以去涂掉,让画面更舒畅,如果有的速写添加、修改仍不可补救,而这个画面又非常难得,画不好遗憾,那重新整理一幅也无妨.一遍不成二遍,有时可能比原始速写更生动,速写味更浓.总之,加工整理是以保持画面的整体、简练为原则的. 速写离不开默写 素描和速写训练的目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使画家在头脑中记忆住众多的形态信息和形态变化规律.掌握默写功夫可以使您更快地达到这一训练目的. 默写这一造型方法在中国有很深厚的传统,相传唐代画圣吴道子受命和李思训画嘉陵江回来后说:臣无粉本,并记在心.一日内将三百里江山一挥而就,南唐画家顾闳中受李煜派遣,潜入韩熙载宅院,把他放荡的夜生活,观察默记,画成了着名的<<韩熙载夜宴图>>,五代画家重胤为前蜀王爱姬画像,重胤只叫她出来观察片刻,第二天就交出逼真的画像来.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画家对默写已有很深的造诣,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西方绘画穷物理的科学精神体现在造型方法上是重视直观照物写生.到了学院派就把这一点走向程式化,以至学生脱离了模特儿就连最简单的东西也不能画甚至有的画家把牛牵到画室来写生.没有默写能力,就局限了画家自身想象力的表达.十九世纪末的法国画家布阿勃德拉克意识到发展形象记忆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性.他提出了以记忆画为基础的新的教学方法,他训练学生熟记看到的形象,观察裸体的或着衣的模特儿在森林或田野里走动,然后凭记忆画出来.德加马蒂斯等许多有创造性的大师都是受益于这种教学方法的。 默写这一造型方法与照对象写生不同,它是通过大脑信息储存的形象积累,将片断的局部、零散的画面和形体,经过推敲、酝酿、分析、组合,去粗取精,然后以记忆追写的造型手段再现物象的形态.默写中的画面,大都是画家最感兴趣的事物,流逝过的瞬间留在艺术家脑海中的东西,大都是事物中最精彩的东西,这些往往是画家产生创作灵感的火花.
Ⅱ 铅笔素描山水画图片
以下是润色后的内容:
1. 以下是一些铅笔素描山水画的图片示例:
2. 拓展知识:铅笔画是指使用铅笔进行的绘画创作,包括铅笔素描和铅笔速写等多种形式。
3. 铅笔画不仅是图形艺术的基础,而且还涵盖了线条描绘、绘画基础、明暗对比、人物和动物素描以及彩色铅笔绘画等多个领域。
4. 广义上的素描指的是所有单色的绘画形式,而狭义上的素描特指用于美术技巧学习、造型规律探索和培养专业绘画习惯的训练过程。
5. 美术是一种表现手法,其基础是造型艺术。艺术造型是一种复杂的劳动,需要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才能熟练掌握。
6. 艺术造型不仅仅是塑造物体的静态形态,更重要的是表现物体间形式关系的动态变化。
7. 素描是掌握艺术造型方法的最佳途径,这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广泛验证,因此素描被誉为“造型艺术的基础”。
8. 学习素描的第一步是学会削铅笔,以便控制铅笔的粗细长短,从而更好地进行素描创作。
9. 绘画素描时,应根据铅笔芯的型号选择合适的铅笔,例如2H、HB、2B等。其中,H代表铅笔的硬度,B代表铅笔的软度,根据需求选择适当的铅笔进行创作或结合使用不同铅笔。
10. 学习素描的第一项练习是线条控制,学会通过手部力度来展现不同粗细、曲直的线条,包括直线和弧线。
11. 接下来是形态表现的练习,可以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开始,培养观察和表现物体形态的能力。
12. 随后应练习阴影处理,了解素描中通过颜色深浅变化来表现立体感的方法,从而学习明暗调子来体现物体的三维效果。
13. 素描练习可以从绘制身边简单的事物开始,如薯仔、简单的风景,逐步过渡到复杂的动物形象,遵循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原则。
Ⅲ 如何画好人物速写
临摹开始。可以快速入门。通过临摹,一方面可以感受速写基本样式,学习他人表现方法,为今后应用储备知识;另一方面临摹本身也可以提高造型能力,特别是手感、笔感,多临多画就能生成。临摹应从规范严谨的作品开始,切忌油滑,以免形成不良习气。不妨从中国画白描作品中去吸取营养,学习白描线与形契合用线之道,体会粗细曲直的线形变化以及疏密虚实的节奏控制。临摹一段时间后就要尝试写生,临摹和写生结合,带着问题去临摹,临摹会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结构入手。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人物速写要求结构和比例准确,这种准确是建立在对形体结构理解的基础上的。因此,速写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艺用解剖知识,了解人物的基本结构,理解人体骨骼和肌肉的生长规律及其运动规律。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艺用解剖书籍和人体骨骼模型进行一些艺用解剖知识传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写生和解剖对应训练。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要贯穿速写教学全过程。
线条为主。线条是速写的主要表现形式。线条概括、直接,能有效避免色素、明暗干扰,抓住对象形体本质。人物速写训练要求学生学会运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松紧、滑涩、疏密变化表现具体人物,使画面产生诸多视觉美感。线条的特质与形体结构的巧妙结合,是速写臻于生动的重要条件。速写训练中,要注意线与线之间的穿插关系,“结构线”要准确,特别注意关节部位的转折扭动关系,紧贴皮肤处要画得实一些。“衣纹线”要体现内在结构,并注意疏密对比。以线为主,并不排除线面结合的速写表现形式,在写生中,适当辅以明暗,有利于增加层次感和体积感,但要注意明暗不能掩盖线条,否则容易空洞,流于表面。
快慢结合。先慢后快,快慢结合是速写训练应该遵循的原则。速写贵在快速,最好一气呵成,但初学者很难做到。速度只能在速写实践中逐步练就。初学速写,如果只讲速度,往往会浮于表面,难有深入。慢写是素描和速写的过渡环节,慢写的作画方式与素描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慢写的起稿更加直接,可以忽略对象的体面和光影,直接用线勾勒出形体,具有一定的速写特性。慢写时间相对较长,一般半小时到一小时,有推敲的过程和时间,便于研究,能解决速写中碰到的具体问题。速写训练可以与慢写训练交替进行。
分项突破。速写涉及内容很多,训练中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对速写练习中的一些难点,要安排一定时间,集中精力,分项突破。动态、比例,可以通过抓主线练习进行训练,练习时省略细节,强调主要动态线。手的动态,可以结合结构理解进行专项训练。平时速写,在画面空白处可有意进行手的特写练习。衣服褶皱,可以先对肘关节、膝关节部分进行局部写生,训练对衣皱的提炼概括和表现能力,然后再进行半身和全身的衣皱练习。场景,可以通过风景速写、静物速写、场景图片临写、不同个体情境组合训练等方法来提高。默写,可以与平时写生训练结合,写生后要求学生马上默写出写生内容,加深理解,训练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