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好看图片 > 后背侧面衣服图片

后背侧面衣服图片

发布时间:2025-10-12 06:46:53

Ⅰ 清朝末期后宫服饰图片及等级 需要图片

1、清代皇后朝服朝褂:清代皇后服饰 皇后的朝服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组成。朝冠,冬用薰貂,夏用青绒,上缀有红色帽纬。顶部分三层,叠三层金凤,金凤之间各贯东珠一只。帽纬上有金凤和宝珠。冠后饰金翟一只,翟尾垂五行珍珠,共三百二十颗,每行另饰青金石、东珠等宝石,末端还缀有珊瑚。

朝袍以明黄色缎子制成,分冬夏两类,冬季另加貂缘。朝袍的基本款式是由披领、护肩与袍身组成。披领也绣龙纹。朝褂是穿在朝袍之外的服饰,其样式为对襟、无领、无袖,形似背心。上面也绣有龙云及八宝平水等纹样。本图为戴朝冠、穿朝服、朝褂的皇后(《清代皇后像》)。

Ⅱ 大神们,这件衣服买回来,不知道哪边是正面,哪边是反面了,求问谢谢

1、判断衣服正反面,如果是立体裁剪的,后背肩膀部分应该有比正面凸出的空间更多的布料,可用晾在衣架上来验证。如果不是立体裁剪的,就只能用下一个来分析判断。

2、根据你的图片来分析,图二中红色线框处,明显有为穿着时裁剪的领口缺口,有这个缺口的应为正面。

Ⅲ 正常人的后背是什么样的发过来图片看看

背部是五脏六腑的反应区,从上到下依次为肺、心、胆、胃、肠、肾,女同志的妇科,两侧还有肝和脾。

背部脊柱两旁边有膀胱经,而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所以保护好背部就是在给人体排毒。后背有一条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如果督脉瘀阻,颈椎、胸椎、腰椎等都会出现问题。

后背是与健康息息相关,对我们的身体的五脏六腑起到一个保护屏障的作用。人体的五脏六腑在后背的膀胱经上都有腧穴,经常刺激按摩这些穴位能提振五脏六腑阳气,增加活力。

无论 是正在生长发育的小孩子还是正值青春活力的少年还是老年人都应该保护好背部,经常按摩推背,保持身体健康。

(3)后背侧面衣服图片扩展阅读:

关于背部常见问题:

驼背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多数的疾病并非疾病所致,而是长期的不良姿势,所以矫正驼背也要从矫正姿势开始。

1、体会正确姿势的要领。可以用芭蕾形体训练的方法,脚跟并拢,双脚外开180度,成“一”字。矫正驼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后背贴墙站立,这是时装模特日常训练。还可以将前脚垫高来进行,比如脚掌踩一本书(厚度20毫米以上),经常进行这样的站姿练习,可以逐渐矫正驼背,这也是舞蹈形体训练的一种新方法,是有科学依据的。

2、使用形体矫正鞋。形体矫正鞋也叫形体训练鞋,这种鞋是前高后低的,和前面所述将前脚垫高矫正驼背的方法是相同的,只是这样方法更简便,更生活化和经常化,便于长期坚持。形体训练鞋在外观上与普通的鞋基本相同,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用鞋,回头客的重复购买也有很多。

3、另外睡觉可以试着去做正之本拉伸:仰卧,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关节屈起并拢,双手上举过头平放,掌心向上或者向内掌心相对。最初双臂伸不直也没关系,保持时间越长效果越好。正之本拉伸可有效矫正颈部和肩背部的姿态,对颈椎病和驼背的效果显着,明显优化颈肩部线条,拉长颈部。

Ⅳ 道士服饰有哪几种

道士服饰有六种,分别为大褂、得罗、戒衣、法衣、花衣、衲衣。具体如下:

1、大褂:大襟,长及腿腕,袖宽一尺四寸,袖长随身。是最普通的一种道袍,道教徒日常穿用。另有长及于膝者,称为“中褂”。现在多为窄袖,以便日常作务。皆为蓝色,代表法天之意。《大明会典》云:“道士常服青”。

2、得罗:蓝色,大襟,长及腿腕,袖宽一尺八寸以上,袖长随身。冠巾之后成为正式道士,方可着用此衣,为参加宗教活动之礼服。

3、戒衣:黄色,大襟,长及腿腕,袖宽二尺四寸以上,袖长随身。黄色属土,土可化育万物,戒衣采用黄色,除了示以庄重之外,寓有“道化万物,参赞化育”之意。惟有受戒道士,方可着用此衣。从前道教传戒制有“三衣”,以供领受初真戒、中极戒和天仙大戒的道士分别着用。

现在传戒是一次授完,所以仅用此种戒衣。

4、法衣:又称“天仙洞衣”。对襟,长及小腿,无袖披,袖长随身。上有金丝银线绣的各种道教吉祥图案,如郁罗萧台、日月星辰、八卦、宝塔、龙凤、仙鹤、麒麟等。举行大型斋醮科仪时,道场为主的高功身着此衣。方丈在举行隆重祀典时穿着此衣,则为紫色。

传言道祖老子骑牛出关时“紫气东来”,故道教崇尚紫色道服。唐宋以来的皇帝,亦多赐给名道高真以紫色道服。

5、花衣:又称“班衣”。亦属法衣。对襟,长及小腿,无袖披,袖长随身。上面亦有各种绣花图案,但较天仙洞衣显得简洁,举行大型斋醮科仪时,众经师着用此衣。也有红色或黄色不带图案者,为做一般道场的经师穿用,称为“经衣”。

6、衲衣:亦称“衲头”。大襟,长及小腿。多层粗布缝制,显得笨拙厚重。过去云游的道士野外打坐时穿用,以御风寒。今日道士多已不用,少数道士还保存着过去代代相传的衲衣。

(4)后背侧面衣服图片扩展阅读:

道士服饰的组成部分:

道士服饰可以分为道巾、道冠、道袍、鞋袜、佩饰等五个部分。

1、道巾

道巾指道教徒戴的帽子。俗言“道有九巾”,但是九巾的名目并不固定。清代闵小艮《清规玄妙》记载的九巾,为唐巾、冲和巾、浩然巾、逍遥巾、紫阳巾、一字巾、纶巾、三教巾和九阳巾。清末至今,变化较大,

现在流行的九巾为;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浩然巾、逍遥巾、荷叶巾、太阳巾、一字巾、包巾等九种。

2、道冠

道冠指道士所戴之冠。多为木制,近世也有塑料制品。按其不同用途,可以分为黄冠、五岳冠、星冠、莲花冠、五老冠等五种。

3、道袍

道袍为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长袍。可以分为大褂、得罗、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种。

4、鞋袜

道教徒所穿的鞋袜,有常见的几种样式。

1)圆口鞋:黑色,鞋口深,圆口。为一般道士日常穿用。

2)双脸鞋:黑色,圆口,鞋脸中间有两条突起的梁子,将鞋脸一分为二,故名。有的还在鞋帮部位饰以云头图案,显得超脱出俗。这是较为正式的一种道士鞋。

3)十方鞋:鞋口圆,鞋帮为黑白相间的条形图案。还有一种,是在鞋帮上面相间开洞,适宜夏天穿用。

4)麻鞋:古云“履”或“麻履”。是用麻绳编制的鞋,适宜夏天或下雨天气穿用。现在穿此鞋者较为少见。

以上几种鞋,在道教并无严格规定。现在道士,平时亦有穿用社会上出售的布鞋或运动鞋者。

5)云履:也叫“朝鞋”。鞋底较厚,鞋帮上衬以云头图案。为斋醮法坛上高功所穿。

6)高筒袜子:又称“高靿袜子”,俗称“白袜子”。白色,袜筒裹至膝下,用带子扎系。白色代表白云,象征遨游天界。道教规定,进入殿堂必须穿上此袜,如果没有,也必须把裤脚扎住才行。

7)道靴:高功法师在举行大型斋醮法事所穿的鞋,其制黑色高筒,白漆高厚硬底;云鞋,大型斋醮法事中高功所穿,其制彩锦浅帮,绣制云纹,圆头厚白底,多在高功踏罡步斗时所用。

5、佩饰

佩饰指道教徒佩戴的各种饰物用品。包括道簪、帽正、慧剑、佩剑、葫芦、鱼鼓、单瓢、拂尘、阴阳环。

Ⅳ 我想知道,印度人穿的服装叫什么如图

称为裹裙(dhoti)和搭帕(patta)。

男性的裹裙覆盖了从腰部到小腿或小腿根部的裹裙,用一根腰带在前面打结固定,有钱有地位的男性腰带在两端结成球形,并饰以精致的刺绣。除了裹裙和腰带外,第三件装束是长长的棉质搭帕,贵族一般把搭帕的两头分别搭在肩上,让中间垂下遮住胸脯或者把搭帕的一头搭在肩上,也可以披在后背再用手腕抬住。

但是对苦力和手工艺者来说,搭帕更适合扎在头上挡住阳光或者是捆在腰上方便工作,或者是作为擦汗的毛巾。

同时,女性的裹裙穿法跟男性不同,裹裙从最开始的不透明后来变得越来越透明了。 女性的裹裙由短小的布条缠成,另一块布固定在正面腰带中间再穿过两腿之间并固定在背后的腰带上。比较长的裹裙遮住了膝盖,还有一种穿法是紧紧的把布条裹住臀部做成筒裙。

贵族妇女的搭帕是用薄布做成并装饰了边缘搭在头上。同时她们的腰带跟男式相似,有时还会在腰带一端系上装饰性的手帕。底层人群仅仅能穿着粗糙的布裹裙和头巾,跟现代印度底层人群的穿着是一样的。

(5)后背侧面衣服图片扩展阅读

印度服装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纱丽(SARI),纱丽并不是裙子,而是一块尺寸约为5米乘1米5的大布料。先穿上衬裙(PETTICOAT)和长度刚刚盖住胸部的打底小衬衫(CHOLI),然后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层层叠叠的把那块大布料巧妙的裹在身上,再把关键部位用别针固定,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纱丽了样子了。

从面料来讲,南部的女性偏爱丝绸和棉布的,北部的多为雪纺。因为南部是丝绸产区,相对便宜,而婚礼等大型活动所用的纱丽丝绸就很昂贵了。根据地区的不同,纱丽也有很多穿法,腹部褶皱的数量,后面那一段是搭着还是盖在头上或掖在腰间,都有不同。

通常来讲,纱丽是已婚女性的专利,未婚的女性多穿的是一种叫做“旁遮普服”的套装,旁遮普服最早是印度北部旁遮普省锡克教女性们的服饰,所以由此得名,后来因为好看又方便,便传遍了印度全境,成为一种被大众广泛接受的服饰。

Ⅵ 二十世纪初欧洲女子服饰风格

简述一下:另附上一篇关于西方服装发展史的PPT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这篇PPT是我以前在网上找的,里面有图片)

1870-1890年期间
合体连衣裙的普林塞斯(princess dress),突出特点是臀部突起,这种与上世纪出现过的臀垫巴斯尔相似,都认为是巴斯尔的复活,所以把这一时期称为巴斯尔时期。此时与突出臀部相呼应的是要求女子挺胸收腹,为达到这种前挺后翘的外形特征,紧身胸衣仍是不可少的重要服装。极端的这种追求外形特征就把女性身体侧面轮廓改变成具有S型特点的柔美曲线

1890-20世纪初
这一时期艺术领域出现了新的思潮即新艺术运动。其特点就是否定传统的造型样式,采用流畅的曲线造型突出线性装饰风格。服装受新艺术运动影响能体现曲线美的女装最受欣赏。女子上身用紧身胸衣把胸部托起,腰部勒细,背部沿脊背自然下垂至臀部外扩,划出优美的曲线。连衣裙的袖子为羊腿袖,称作gigotsleeve。

20世纪初
第一阶段:
一次世界大战
1900-1907
服装仍然流行上世纪末S型样式,服装的造型基本相同,紧凑的上身、宽大的裙子、高耸的衣领,强调胸部、臀部突出,小腹平直,夸张的帽子上有复杂而庞大的鸵鸟毛或鹦鹉毛装饰。
整个设计的核心内涵,就在于紧贴身体,把女性的身体都束缚成为一个标准的式样。
如: 紧身胸衣————这个在西方女装舞台上雄霸了300多年的塑身衣具,为塑造女性理想形象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它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以前无疑是这个时期不可缺少的一种时尚。
第二阶段:
1907-1914( 传统型到现代型女装)
把妇女从紧身胸衣中解放出 这阶段女装变化最显着的特点是流行了数十年的S型服装逐渐消退,紧身胸衣得到改良,其线条趋于直线,在年轻女性与中老年妇女穿着行为的激烈较量中,女装从丰胸、束腰、翘臀的传统形态向平胸、松腰、束臀的现代形态转变。
1907年,特别强调s型曲线的服装之风逐渐趋缓,女装长度向下延伸,腰围放大,臀围收缩。
1908年女装继续向放松腰身的直线形转化,裙子也开始离开地面,露出鞋面。
1909年以后紧裹臀部和腿部的蹒跚裙出现,迅速成为流行时尚。女装的领口变大,配饰品也流行新艺术风格的珠宝和用丝带串起来的彩珠链等。
第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至战后)
女装向简洁、轻便的方向发展。
1914年战争爆发以后,优雅繁冗的服饰很快被适应战时环境的着装所取代,裙子长度变短,露出双脚和踝关节。
1915年,女裙长度缩短至小腿部位。战争期间妇女参加工作穿起了工作服,常见的工作装造型为宽松、有袋、长及小腿肚的大衣,有的还穿长裤,与衣服配套的是长统靴。
在战前几年和战争期间,衣服和裙子都变得瘦而短,两件套的衣服很常见。帽子在战争期间,逐渐变小。而且女士服装的样式也模仿男士的制服。总的来说,时装变得更加直挺,去除了不必要的装饰。
战争彻底改变了这一时期女性的整体形象,西方女装从此趋于功能化和轻便化,初步完成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在西方女装由传统型迈向现代型的发展进程中,不难看出变化的关键是对紧身胸衣的改造及处置;变化的基础是生活方式与着装观念改变;变化的契机是妇女地位的提高与第一次。

20世纪以来,妇女服装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长裤逐步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视长裤为正式服装,时装设计师也把长裤作为一个设计的要素来看待。女性长裤的发展与普及和妇女的解放程度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说妇女越解放,长裤也就越流行。
此时 在欧洲一直作为内衣的衬衫被美国人作为外衣穿着,并开始在世界普及开来。
20世纪30年代,女装“男孩似的”风格开始消失,直线被曲线所代替,女性身体的优美线条又重新显现。特别是晚礼服,后背袒露几乎至腰,无袖,腰和臀部都是紧裹的,有时在肩部还要饰以狭窄的缎带或硕大的人造花,至臀部展宽。
20世纪50年代的女装更加趋向随意、自由。这期间,除了出现腋部宽松,袖口收紧的“主教袖”以外,直立衣领重新出现。女裙仍到小腿肚中间,而且比较宽松

阅读全文

与后背侧面衣服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衣服上带血的动漫图片 浏览:163
我要看七血小女孩图片 浏览:913
手控图片可爱 浏览:292
怎么把图片填充一个word 浏览:168
上班可爱图片 浏览:154
word文档怎么插入超长图片 浏览:952
文字上带有横线图片 浏览:557
求好看的微信图片大全 浏览:328
怎么通过空白图片发现文字 浏览:254
废物利用的衣服图片 浏览:246
女土夏装长衣服图片 浏览:756
建筑画图片简单 浏览:235
躺在医院高清图片 浏览:653
发型与脸型搭配图片 浏览:312
后背侧面衣服图片 浏览:837
天冷记得添衣服的图片 浏览:434
女生杠铃深蹲图片 浏览:509
如何将图片的文字变成透明的 浏览:443
酷酷的美女戴眼镜的图片 浏览:904
桌上姓名牌男生图片 浏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