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字图片 > 琐事文字图片

琐事文字图片

发布时间:2022-06-29 08:17:32

A. 形容琐事的成语

【逸闻琐事】:yì wén suǒ shì,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B. 分享你最近超喜欢的文案!

·优美文案分享

1:岁月模糊了容颜,光影拉远了记忆的最初,摇曳在流年枯萎里,再度凝眸回首,一切以袅袅如烟。年华斑驳如画,回忆散落似沙,再次拾起记忆的残片,那些难忘的、铭心的,零落渐疏。


C. 求金馆长“红尘琐事老,老衲已无牵挂, 再漂亮的腿也只是一副炮架,再美丽的胸也只是一对扶手罢了”的图

拿去不谢

D. 生活琐事类行的文言文

项脊轩志
项脊轩1,旧2南阁子也。室仅方丈3,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4,雨泽下注5;每移案6,顾视7,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8,日过午已昏9。余稍为修葺10,使不上漏。前辟11四窗,垣墙12周庭,以当13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14。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15,亦遂增胜16。借书满架,偃仰17啸歌18,冥然兀坐19,万籁有声20;而庭堦(注:苏教版为“阶”)(jiē)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21,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22可爱。
项脊轩志插图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23,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24而是。东犬西吠25,客逾庖而宴26,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27为墙,凡再变矣28。家有老妪(yù),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29。”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30,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31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32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33,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34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35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无此段文字;沪教版无此段。)[1]
(下文作者写了这篇志多年以后补写的)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36,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37。吾妻归宁38,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39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40也,今已亭亭如盖矣41。[3-4]

注释译文编辑

作品注释
1、项脊轩,归有光家的一间小屋。轩:小的房室。
2、旧:旧日的,原来的。
3、方丈:一丈见方。
4、尘泥渗(shèn)漉(lù):(屋顶墙头上的)泥土漏下。渗,透过。漉,漏下。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
5、雨泽下注:雨水往下倾泻。下,往下。雨泽:雨水。
6、案:几案,桌子。
7、顾视:环看四周。顾,环视也。(许慎《说文解字》)
8、不能得日:得日,照到阳光。
9、日过午已昏:昏,光线不明。
10、为(wéi)修葺(qì)。修葺:修缮、修理,修补。
11、辟:开。
12、垣墙周庭:庭院四周砌上围墙。垣,在这里名词作动词,指砌矮墙。垣墙:砌上围墙。周庭,(于)庭子周围。
13、当:挡住
14、洞然:明亮的样子。
15、栏楯(shǔn):栏杆。纵的叫栏,横的叫楯。
16、增胜:增添了光彩。胜:美景。
17、偃仰:偃,伏下。仰,仰起。偃仰,安居。
18、啸歌:长啸或吟唱。这里指吟咏诗文,显示豪放自若。啸,口里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
19、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着。兀坐,端坐。
20、万籁有声:自然界的一切声音都能听到。万籁,指自然界的一切声响。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指一般的声响。
21、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
22、珊珊:衣裾玉佩的声音,通“姗”,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23、迨(dài)诸父异爨(cuàn):等到伯、叔们分了家。迨,及,等到。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了家。
24、往往:指到处,处处。而:修饰关系连词。是:这(样)。
25、东犬西吠:东边的狗对着西边叫。意思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
26、逾(yú)庖(páo)而宴:越过厨房而去吃饭。庖,厨房
27、已:已而,随后不久。
28、凡再变矣:凡,总共。再,两次。
29、相为应答:一一回答。相:偏义复词,指她(先母)。
30、束发:古代男孩成年时束发为髻,15岁前指儿童时代。
31、竟日:一天到晚。竟,从头到尾。
32、阖(hé):通‘合’。合上。
33、瞻顾遗迹:回忆旧日事物。瞻:向前看。顾:向后看。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的意思。
34、扃(jiōng)牖(yǒu):关着窗户。扃,(从内)关闭。牖,窗户。
35、殆:恐怕,大概,表示揣测的语气。
36、来归:嫁到我家来。归,古代女子出嫁。
37、凭几学书:伏在几案上学写字。几,小或矮的桌子。书:写字。
38、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省亲。
39、制:指建造的格式和样子。
40、手植:亲手种植。手:亲手。
41、亭亭如盖:高高挺立,树冠像伞盖一样。亭亭,直立的样子。盖,古称伞。[1] [4]

作品译文
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白天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我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家中的(这里不翻译成“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我仰头高声吟诵诗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自然界的万物皆有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4]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瞻仰回顾旧日遗物,就像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项脊生说:巴蜀地方有个名叫清的寡妇,她继承了丈夫留下的朱砂矿,采矿获利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筑“女怀清台”纪念她。刘备与曹操争夺天下,诸葛亮出身陇中由务农出而建立勋业。当这两个人还待在不为人所知的偏僻角落时,世人又怎么能知道他们呢?我今天居住在这破旧的小屋里,却自得其乐,以为有奇景异致。如果有知道我这种境遇的人,恐怕会把我看作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吧!(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无此段文字;沪教版课文原文无此段,其课后“思考与练习”第三题出现本段作为拓展练习;鲁教版无此段。)[1]
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小阁楼呢?”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这之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我亲手种植的,如今已经高高挺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1] [4]

写作手法编辑
作者善于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描写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四分五裂之状,反映归家家庭的败落。归家原本庭院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自从“诸父异爨”后,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四分五裂之状)。先用篱笆相隔,后来更用一堵堵墙壁阻断往来(“始为篱,已为墙”)。尤其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寥寥几笔,将一个封建大家庭分家后所产生的颓败、衰落、混乱不堪的情状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写祖母到项脊轩来,鼓励作者读书求仕,光宗耀祖这件事,同样可透析出归家家道衰落的状况。归有光祖母的祖父曾在宣德年间担任朝廷官员(太常寺卿),而如今,“吾家读书久不效”,儿辈们科举无望,反以分家为能事,闹得个钟鸣鼎食之家四分五裂,乌烟瘴气,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孙儿归有光的身上了。
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的语言、行动和生活细节来表现人物,从不同的角度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情态各别。对母亲,写她听到女儿呱呱而泣时以指叩扉的动作和“儿寒乎?欲食乎?”的问话,突现了慈母对儿女衣食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对祖母,写她的“吾儿,久不见若影……”的爱怜的言辞和离去时的喃喃自语和“以手阖扉”的动作等,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了老祖母对孙儿的疼爱和期待。对妻子,写她的“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简洁地表现了少年夫妇相依相爱的情状;写她归宁回来时转述小妹们的充满稚气的问话,不但传神地表现了小妹们的娇憨之态,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夫妻依依情话的场面。总之,作者对于各个人物,都能分别抓住他们的特征,用寥寥几笔描绘出他们的音容笑貌和真挚的感情,富于生活情趣,并从中表达出自己对亲人一往情深的怀念。[1]
结构“关”情:文章先写轩的狭小、破漏与昏暗,继而写经过修葺之后的优美、宁静与恬适。轩内积书,轩外花木;白日小鸟,月夜挂影;构成了一种和谐清雅的小天地氛围。而居于这小天地中心的,正是作者自己。他的清贫的生活,高洁的志趣,怡悦的心境,于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的显露出来。“多可喜,亦多可悲”几个字,承上启下,思路陡转。“喜”字应上文,“悲”从以下几个方面而来,一是大家庭的分崩离析,表现了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二是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三是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功名未成、辜负了亲人的抚育和期望的无限沉痛的心情。最后两节,补记亡妻在轩中的生活片断和轩在以后的变迁,抒发了作者怀念妻子的真挚情意。平淡的文字,唱出了深沉的人生哀歌。
细节“撩”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是归文的一大特色。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把作者的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表现了出来。环境固然清幽、谧静,充满诗意,然而作者更为怀念的是自己的亲人。作者写祖母、写母亲、写妻子,只是通过一两件和她们有关联的事来叙述。笔墨不多,事情不大,只留下人物的一些身影,但人物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
如写母亲听到大姐“呱呱而泣”时,用手指轻轻叩打南阁子的门扉说:“儿寒乎?欲食乎?”极普通的动作描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生动地描写了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倍感真切。“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悲戚的感情是很自然的生发的。林纾曾说:“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古文辞类纂选本、〈项脊轩志〉评语》)。
再如写祖母的一段文字,简洁细腻,绘声传神,“大类女郎”,“儿之成,则可待乎”一两句话;“比去,以手阖门”,“顷之,持一象笏至”一两个动作,把老年人对孙子的牵挂、赞许、鞭策的复杂感情,描绘的惟妙惟肖。写亡妻,只说:“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寥寥数笔,绘出了夫妻之间的一片深情。末尾,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寓一棵枇杷树。“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枇杷树本来是无思想感情的静物,但把它的种植时间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在“亭亭如盖”四个字的前面加上“今已”这个时间词,表明时光在推移,静物也显示着动态。树长,人亡!物是,人非!光阴易逝,情意难忘。由于想念人而触及与人有一定关系的物,便更添了对人的思念;再由对物的联想,又引发对往事的伤怀。于是托物寄情,物我交融,进一步把思念之情深化了。只说树在生长,不说人在思念,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则是: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质朴“增”情:文章动情的另一个原因是语言质朴,不加藻饰。作者不大张声势,不故作惊人之笔,甚至也不采用色彩强烈的词藻来作恣意的渲染,而只是运用明净、流畅的语言,平平常常地叙事,老老实实地回忆。但通俗自然之中蕴含着丰富的表现力,浅显明白的文字却能使景物如画,人物毕肖。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寥寥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纸上。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阖扉以及持象笏的动作等,也都是通过通俗平淡的语言变现出来的,但平淡的文字,道出了人间的亲情。此外,妻婚后来轩的往事,从娘家回来后转述的诸小妹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等细节,无一不是平时如话中露真情。正所谓“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王锡爵《归公墓志铭》)含而不露,以情动人,不去刻意追求强烈的效果,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确实是归有光散文的一个显着特色。
叠字“助”情:和一般叠词一样,文章的叠词也是为了增加形象性和音乐美。如用“寂寂”来烘托环境之清静,用“往往”来渲染门墙之杂乱,用“呱呱”来描摹小儿的哭声,用“默默”来状写作者攻读之刻苦。又如写月下之树随风摇曳,用“姗姗”;写枇杷树高高耸立,用“亭亭”。用叠词,摹声更为真切,状物更为细致,写景更为生动。而且读起来,音节和谐,更富美感。
一篇散文,作者六用叠词,单纯是为了状物、写景、绘情的说法,难于令人信服。“随物以宛转”,“与心而徘徊”,刘勰老先生一语中的。写物关情,情景交融,是文章多处用叠词的真实用意。如”寂寂”一词,既强调环境的清幽、静谧,又充满了对“项脊轩”的生活的怀念;“往往”一词既强调门墙到处都是,语言中又流露出作者对分家后出现的杂乱现象的不满和对家族衰败的哀痛。再如“亭亭”一词,既使人想到树木高高耸立,又使人想到人之亭亭玉立,在这一笔中间,寄寓了作者对亡人的感慨和惆怅,读来富有余味。[1]

作品赏析编辑
文章以项脊轩的前后变化为线索,写出一系列家庭琐事,表现了作者对家道衰落的惋惜心情和对死去的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也表现了作者年青时刻苦读书、怡然自得的乐趣。文章所记的一切,都紧扣项脊轩来写,而以“悲”、“喜”作为贯串全文的意脉。
第一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喜”贯穿。修葺前,项脊轩狭小、阴暗、破漏;修葺后,项脊轩明亮、幽雅、安静。在这段,作者意在表现自己青少年时期读书生活过的书斋,可爱、可亲、可美,以表达自己深深的眷恋之情,而作者欲扬先抑,先极力叙述原来的项脊轩的旧、小、漏、暗,为下文写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可爱作铺垫。修葺后的项脊轩的迷人可爱,令人留恋之处,不仅仅表现在修葺后的明亮、不漏和安静等方面,更表现在作者的生活情趣上,与周围环境的自然融合上。[1]
作者笔下修葺后的项脊轩,充满了诗情画意:原来阴暗的小屋变明亮了,是因为阳光照射在新修的围墙上,重新开的四扇窗户反射到室内;原来院前普通的围拦因主人在周围种植了兰花、桂树、修竹而增添了无限美景;白天,在小屋或仰或躺,或长啸或吟唱悠然自得;有时,静静地独自端坐,可以清晰地聆听大自然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庭院前幽静的环境,吸引着小鸟常来觅食,有人来了也不愿飞走;每当农历十五的晚上,皎洁的月光照亮了院前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在墙上,有如一幅清淡优美的水墨画,而且是活的水墨画!——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之极。
第二段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用“悲”贯穿。“多可喜亦多可悲”,家世之痛,思亲之情。先回忆“诸父异爨”引起庭院的变化,反映家庭的败落,笔墨中无不浸透着作者无限的“悲”情;通过老妪忆母,再现了慈母的音容笑貌,使作者禁不住潸然泪下(“余泣”);忆及幼年读书时,祖母来轩看望自己,那真挚感人的情景,那谆谆的嘱咐,那沉甸甸的期望,更是让自己忍不住要大哭一场。
这一段,作者情感由“悲”到“泣”,再到忍不住“大哭一场”,无不紧扣“亦多可悲”来写,回忆中隐含着作者对家庭变迁的悲叹,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对自己怀才不遇、有负祖母期望的深深感慨。
第三段叙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的事情,是写“悲”的进一步补充,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作者埋头苦读,要实现理想的期望。
第五、六段是补写,通过补叙,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之情。这一部分意在写悲,却先极力叙写当年两人在轩内唱和相随的欢乐,以“喜”衬“悲”,衬托今日丧妻的悲哀。最后,托物抒情,借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寄托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1]
最后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借物抒情,表现了作者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也表明了作者在项脊轩年日之久。[1]

E. 家庭琐事作文三百字作文

关心
黄昏时的喧哗渐渐散去,夜幕静悄悄地降临了。我却还背着书包,独自徘徊在街头。我不想回家,也不敢回家。
想起早晨的那一幕,我的泪水禁不住又流了出来。
今天是弟弟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弟弟是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惟一的男孩儿,所以亲戚们都会来热闹一番的。出门时,我刚把准备好的卡片送到弟弟的手上,妈妈就把我叫进了厨房,小声地对我说:“今天是你弟弟的生日,家里客人太多,中午就不要回来了。”说完,还破天荒地给了我3块钱。
平日能从妈妈手上得到一两块钱那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可今天,拿到这3块钱,心里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刚准备走,妈妈又不放心地嘱托说:“只管晚一点回来。”这时,我看见妈妈正把一张10块的钞票放到弟弟的手上。当时,我真想哭,但我使劲地控制住了泪水。我知道,女孩子在我们家里是不太受欢迎的,可我没有想到,竟然连弟弟的生日都不能参加。
瞧瞧我们班上的那些女孩子,一个个是多么的幸福!那漂亮的休闲服,那漂亮的裙子,还有那漂亮的手表,无不让我感到自己与她们的距离。生活在集体里,我好像成了人人讨厌的丑小鸭。想到这里,我那不争气的泪水又来了。
夜还是那样的静,风儿也是那样的轻,可我没有一点点心情去欣赏它的美好。远远地站在屋外,我忽然觉得这近在眼前的家变得陌生起来,我竟然有了一种害怕的感觉。家里很静,看来,客人都已经走了。
我轻轻地推开门,厨房里面一片灯火通明。妈妈正在里面忙碌着,看见我回来了,妈妈正脸也没给,说,“桌子上有剩饭剩菜,你赶快去吃吧。”你说,此时,我哪有心思吃饭呢?我说了句“在外面吃了”,便径直走进了书房。打开台灯,我忽然看到了一块蛋糕,一块大大的蛋糕摆在我的书桌上!下面还压着一张纸:“姐姐,这是我特意留给你的!”我禁不住凑上去,细细地闻了闻,真的很香。我用勺子挑了一小块放入嘴里,甜甜的,可就是怎样也咽不下去。不过,我分明感到,有一种热流淌过心头,我感到自己好幸福!我知道,在这世界上,还有一个人在深深地关心着我。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一个好甜好甜的梦!
【佳作点评】:如果考生没有亲身的体会,是很难写出这样的文章的。“重男轻女”这并不是一个什么新鲜的话题,不过,讨论起来心情依然是那么沉重。文章里,有母子之爱,有姐弟之爱,让人伤感的是,这么一个懂事的女孩,竟然没有得到应有的母爱。擅长心理描写是本文最成功的地方。考生把自己的“清。晨出门时的伤心”“夜晚归家后的失落”和“见到蛋糕时的感动”,写得细腻逼真。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把自己的这种感受放在“弟弟生日”这样一种特殊的日子里来写,让文章主题显得尤为深刻。两次景物描写,也很符合人物的感受。4位阅卷老师在评分时,一致同意给本文评59分。

F. 禾字旁的生字有哪些

禾木旁的字 :
禾、稻、秀、稼、秒、
秧、秤、积、秋、稳、
程、移、科、秃、租、
私、稀、稠、秦、穗、
稚、秩、稿、穆、秉、
稞、秕、稷、稔、稊、
等等

G. 身边琐事800字作文

身边琐事
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叠印着一串串纷繁复杂的生活足迹:有喜、有泪、有爱、有恨……“咔嚓咔嚓”,我用镜头拍下了几串浅浅的足印。
镜头一:修车铺门口“师傅,我的车胎坏了,请您帮我检查一下好吗?”一位小女孩推着自行车,恳求道。她那水灵灵的大眼睛睁得大大的,十分天真的模样儿。
15分钟后,修车师傅补完车胎,充好气。“一共1元钱。”他望着小女孩说。小女孩忙打开书包掏钱。
几分钟过去了,小女孩的双手还在书包里乱翻,寒风呼呼,她的额头却直冒汗水。许久,她回过头来,一张小脸涨得通红的,喃喃道:“我……我忘带了钱……实在是不好意思啊……”
师傅瞅了瞅她:“你家远吗?”“嗯,要骑半个钟头呢!”小女孩低着头,不知所措。“哎,算了,先骑回家吧。”修车师傅叹了口气,和蔼地说道,“这钱,以后经过这里,记得,就拿来还吧。”“真的?”小女孩惊喜地叫道,“太谢谢您了,明天我一定把钱送来!”
谁说这人世间没有信赖,谁说这人世间只有冷漠,谁说人与人只有金钱的关系?
镜头二:百货店里,一位盲人老奶奶正在购物“20元。”老奶奶拿出一个钱包,拉开拉链,掏出了一张纸钞放在桌上,拄着拐杖转身走了。
服务员接过纸钞,愣了一下,怎么是一张100元?她眯了眯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不,这的确是一张100元!可是……思索一番后,她连忙扭头跑了出去,老太太早已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服务员像是被什么推动了一下,头也不回地追了上去。
啊!看到了,老太太正要拐弯。“老奶奶……”老太太像是没听见,继续往前走。服务员急忙飞奔过去,拉住了老太太的手,“老奶奶,您多给了我80元,还给您,您收好啊,千万别丢了!”老太太紧握着服务员的双手,“噢!真是太谢谢你了,我家快到了,要不进去坐坐?”“不用了!这是我应该做的。”服务员说着,便消失在人群中了。
一个人的品性并不会因为金钱而变化,钱是身外之物,失去了钱你还有友谊、关爱……如果品德不好,再多的钱你也不会满足、不会幸福。
大街上,人来人往,叠印着一串又一串纷繁复杂的生活足迹,展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

H. 琐事电子版小说或者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xC5RiUKkGUAPrvJJtWb58w

提取码:q6la

架空起一个故事,剥离出一段感情;铁匠想要妄谈人,铁匠却在付出真情。铁匠敢于探索,铁匠勇于追求,铁匠只想打铁,炼就属于铁匠的文字。铁匠心中的艺术是完美的,艺术来源于铁匠平凡的生活,铁匠却想把这生活滴上心血,衷心希望着艺术因此高于生活,铁匠是个有奢望的平凡人!

I. 《朝花夕拾》中《琐事》读后感600字

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年少轻狂时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

小的时候,自己也曾拥有过那样的光辉世纪。喜欢坐在河岸边看着鸭子从身前游过,颁着手指头细数“一只,两只。。。。。。”;喜欢奔跑在林间小道,抛开心中的不愉快,尽情去笑,不用管礼数是否;还喜欢躲在一个隐秘的地方,看着同伴进进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后因为自己躲的技术太高超,无奈,只得向我低头认输。想到这里,心中有种窃喜的感觉,说不上来是什么。好象是一个小小的“阴谋”得逞了,又象是躲过了一场小小的“灾难”。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

J. 美文生活中的琐事1600字摘抄

日常生活中的琐事
当我们要安慰受痛苦的人的时候,有一大类人的重担是我们不能忽略的。这些人不是因为身体受什么剧烈的痛苦而失望,乃是因为每日都作一样无味的事工,家庭中的琐事占去了一切的时间和精力,再没有机会追求更高的事物,作完了这一切事以后又不能看见什么大的效果。许多这样的人每日在他们所受的限制中烦闷苦痛,渴望脱去这种重负,不仅是为自己可以脱离这些琐事的烦扰,更是希望他们可以多作一些人生中更高的事工,他们喜欢多作些荣耀神而且使人得着帮助的事,但他们竟被日常的事工所捆绑,似乎使他们没有一点机会可以服事人,以致他们的人生显为卑鄙、无用、可怜。
很少的人确实的信他们是站在最适宜的地位上。我们每一个人岂不都常梦想得着一种更快乐更优美的命运么?我们岂不是有时设想我们应当得着更高更好的地位么?有时我们用一种无声却是深刻的内心的痛苦击打我们监狱的铁栅;又有时我们因为我们所受的限制心意沮丧,几乎到了绝望的地步,因此我们的人生便充满了灰心和痛苦。
但神在我们所处的地位上果真没有用我们的地方么?他将我们放在我们所处的地位上难道是待我们不慈爱不公平么?最少有一件事是准确的,就是如果我们不在我们现在所处的地位上服事我们的主,我们无论在其他的什么地方也不能服事他服事得更好一些。如果确是他将我们放在这个狭小卑陋的地方,他就必知道这为我们是最适宣的地方,他愿意我们在那里藉着耐性的顺服荣耀他。他在古时对以色列人所说论到他们四十年在旷野漂流的话,当我们因着我们所遭遇痛苦灰心的经验而发怨言的时候,他也是对我们这样说:“我训练你,使你受苦,为要在以后尊荣你,使你掌权,训练你,使你遭遇幽暗仍能知足,为要在将来使你发光,训练你,使你在这些小事上忠心,好使你渐渐可以作大事。”如果有一样事比别的事更是我们作基督徒的人需要学习的,那就是将人生中最艰难的琐事装饰得好,使他们成圣供献给神,这不只是更难作而且是更可贵的事,只在最好的时机中才发出光辉来的那种敬虔是远不及这个的。灰心丧志的人向上看罢!我们人生的主不会作错事的。他给我们每一个人最适宜的地位去站,最适宜的事工去作,最适宜的负担去担,在我们担负的时候给我们最适宜的帮助,到末后还要将最适宜的赏赐赐给一切无论在什么幽暗的境遇中总是忠心事奉他的那些人。
这些可怜乏味的事工,这些无足轻重的境遇,这些每日中的舍己,都是神为你选择的。它们是神教育你所用的器具,是神施恩惠的河流,是他所摆设的筵席。你被拘禁的地方,那座污浊的城市,那间狭小的房屋,那所晦暗的商店,那间困人的办公室,那条可怕的街道,那群不投机的同人──这些都是神按着他自己的美旨给你预备的学校,使你可以在里边训练,也是他给你预备的祭坛,使你可以在上面献上你的祭物。你这样信,而且这样领受,当你再看它们的时候,天父慈爱的明证必要显出来,将你的灰心都变成平安。
在人生中还有别样的失望也是如此。失望的人很多,他们的失望不只限于外面的事物。也有爱情上的失望。多少人的心中渴望得着爱情的伴侣,但竟被命定度着孤独的生活!多少人得不着他们心所羡慕的最深最清洁的伴侣并不是由于他们自己的过失!常有时候两个人在那里很快乐的结婚,同时却有别的男人失去了他所梦想要得的妻子,或是别的女子失去了她心中所渴望要得的丈夫!然而那些必须走孤独道路的人并不一定是不可爱或不得人爱的。在事实上他们常是正与这个相反,他们得着许多人无限的爱,因为他们帮助这些人得了多少的快乐。他们的爱少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扩大去帮助许多人,若不这样,这些人便总不知道爱心是怎样能牺牲自己,又是怎样宝贵。
当我写这一章的时候我想到我所认识最诚朴最真实最可爱的基督徒当中的一位,她常因为家中事务的限制使她不能有更大的用处而感觉灰心。她读到在本地和远方许多敬虔妇女为基督所作的宝贵的事工,便叹息着说,“我什么也没有作。”她并未曾发怨言,不过想到这事就有一点愁苦罢了。然而她总不知道她使多少人得了大福,她自己美丽的人生使多少在她旁边的人得了光照。她是她丈夫每日的力量和喜乐。她使她的家成为世上最快乐最光明的家庭中的一个。她训练她的子女喜爱一切最清洁最高尚的事物。她教导他们公义、怜悯、舍己、诚实,直到他们每一个人起来称她为有福的。她所作的远超过这个。虽然她不深知道多少愁苦的人怎样因她得了快乐,多少可怜的人感谢神因为有她作他们在地上最好的朋友,她整个的人生是怎样的可爱,怎样的不自私,她所发的光辉怎样引领许多人寻求她的救主作他们自己的救主。她却救助了许多在她家庭以外的人。那就是她每日的工作,寂静无声,世人的眼睛看不见多少,但从始至终是种使人得福的工作。
我又想到许多其他有同样心意的圣徒,除了离他们最近的人以外,很少有人认识他们,在僻静的地方忍受病痛,他们从年初到年底遭遇许多的困难,他们的人生充满了他们心灵上的烦闷,他们一点享受不着世人所说的安慰和成功;但他们欢喜耐心忍受他们所遭遇的,那看不见的主给了他们卑下微小的事工,他们就以藉着这些事工讨他的喜悦为知足,并且每日在这种最令人灰心的境况中显出那真实奉献的心所有的美丽,发出那真实奉献的心所发的香气来。
我想到这些人和许多这样的人,因为一定有许多这样的人是我们不知道的。我想到将来天使怎样迎接他们进入那没有忧愁的乐土,他们在那里要发光如星,我便又想到主所说的话,“有许多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相关美文参考:http://m.meiwen.com.cn

阅读全文

与琐事文字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自我介绍word模板免费图片 浏览:455
17岁男生的卡通图片帅气 浏览:814
女发型图片2017款短发 浏览:581
女生眺望远方的图片 浏览:517
煤气罐接口怎么接图片 浏览:849
教画女孩图片大全集 浏览:945
成都美女火锅图片 浏览:749
可爱裙子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773
夏天小女孩图片可爱 浏览:679
适合男生的衬衫图片 浏览:489
儿童帅气头型男生图片 浏览:524
帆布鞋丝袜女生图片 浏览:729
动漫二次元图片女 浏览:716
纸折衣服步骤图片大全 浏览:461
衣服上的小饰品图片 浏览:301
简单的玩具图片大全视频大全 浏览:872
猫扑大杂烩怎么显示图片 浏览:983
动漫人物热吻动态图片 浏览:92
男生阳光系头像图片 浏览:753
word不能插入联机图片 浏览: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