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記得好像是在汶川地震中吧,有一個小女孩,她的眼睛很大,好像是對能早日回到校園充滿希望吧!有那張
蘇明娟1983年出生在安徽金寨縣桃嶺鄉張灣村一個普通的農家,父母靠打魚、養蠶、養豬和種田、種板栗為生,一家人過著辛勞拮據、簡朴的鄉村生活。1991年5月,中國青年報攝影記者解海龍到金寨縣采訪拍攝希望工程,跑了十幾個村莊,最後來到張灣小學發現了課堂上的蘇明娟,一雙特別能代表貧困山區孩子渴望讀書的「大眼睛」攝入他的鏡頭。十五年後,剛剛大學畢業的蘇明娟已被安徽一家銀行錄取。
❷ 汶川大地震感人的圖片和故事
汶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跡:
1、手刨同學:
一塊水泥板倒下來,壓在汶川縣漩口中學初三學生向孝廉的身上。這位13歲的小姑娘醒來後,模糊中看到縫隙外邊有亮光,接著再次昏迷。
此時,一個聲音喚醒了她,是同學馬健。馬健一邊喊著堅持,一邊瘋了似地用雙手刨著水泥碎塊。大約4個小時後,向孝廉終於被刨了出來,而馬健的雙手已經血肉模糊。
2、遊人互救:
大地震襲來時,重慶市55名遊人正行進在距汶川50多千米處。「快往公路邊的平壩跑」導游劉曉容和餘九冬聲嘶力竭地喊著。
在兩名女孩子的指揮下,大家迅速集中到了平壩上。岷江對面的山,轟隆隆地垮下來,煙塵、沙石撲面而來,前後的路都已坍塌。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在傾盆大雨中,這支特殊的隊伍互相扶持著,繞過斷裂的公路,奔過800米搖搖欲塌的隧道,躲過一次次餘震,走走停停5個多小時後,終於見到了救援者。
5、廢墟女孩:
在救助現場,鎣華鎮中學初一1班班主任陳全紅一直關心著一個名叫鄧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這個貧困家庭里的小女孩,常在回家路上打著手電筒看書。
當鄧清清被武警官兵救出來時,讓陳全紅與官兵們感動的是,這個堅強的女孩被救出時,還在廢墟裡面打著手電筒看書。
❸ 汶川震後十年36則什麼「不太一樣」
汶川震後十年,36則「不太一樣」的新聞。
來源:鳳凰網資訊
❹ 汶川地震中有一個拿手電筒讀書的孩子
這個我知道,我就是德陽的,那個女孩是什邡市鎣華中學初一(1)班學生,叫鄧清清,在網上一查就知道的,不過我要糾正的一點是她在廢墟下看書的手電筒不是她自己帶的,是救援人員給她的,當時她還不容易救出來,救援人員順手把他的手電筒給她,為了可以幫她驅趕點黑暗,堅持住,當她被救出來的時候,她卻在用手電筒看書,報道上說的是她自己解釋說看書能使她平靜。我在網上看到他們班主任在救出清清時對記者說的話:「這個貧困家庭里的小女孩,人窮志不窮,常在回家路上打著手電筒看書」,我覺得未免有點誇張,晚上走路還要打電筒讀書?未免也太杜撰了,她的精神的確可嘉,但也要實事求是嘛,這些多半又是記者信口開河。以上為個人見解,如有不對希請原諒。
❺ 2008年汶川地震被救的12歲小女孩揚言要嫁給救命兵哥,如今怎樣
只是張宏偉後來和小女孩李瑩瑩的姑姑失去了聯系,也不太知道小女孩現在是個什麼情況,但肯定不會是什麼要嫁給救命兵哥,因為當時小女孩才2歲多,到現在也不過是14歲多點,顯然這種信息很不實。
而綿竹宣傳部門工作人員也證實,張宏偉照片中的小女孩,目前正在讀書,並且不太願意接受媒體的采訪,但是可以肯定自媒體引用的圖片是張冠李戴,是假信息。
而此前有一檔綜藝節目,一位22歲的河南辣媽講述的愛情故事和網傳的這個信息很相似,而且標題都和一些自媒體的標題很相似:《汶川地震被救得22歲少女,嫁給恩人後,現在過得怎麼樣了?》。
聽了照片攝影師和當地宣傳部門工作人員的介紹,您還相信有這回事嗎?
❻ 汶川發生大地震的圖片。圖片。
能成為汶川大地震被禁照片,都是很凄慘的,讓人看了會回憶。08年大地震雖然給我們帶來了無止境的痛苦,讓我們飽受災難帶來的心理創傷,失去親人的絕望,但是仍然有美好的記憶發生。在災難面前不低頭,而是挺起腰桿前行,用實際行動來回應。
汶川大地震屬於自然災害,板塊運動造成汶川地震,汶川大地震發生龍門山,也就是說它發生在歐亞大陸和印度次大陸共同作用下的地震帶,存在三種力量的作用。
在這里有幾個斷裂:龍門山大斷點、龍門山後斷裂、龍門山主斷裂、龍門山邊緣斷裂,這幾條斷裂帶構成這次汶川特大地震和達6000、7000次餘震的禍根。
(6)汶川地震讀書女孩的唯美圖片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5·12汶川地震嚴重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千米,其中,極重災區共10個縣(市),較重災區共41個縣(市),一般災區共186個縣(市)。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時,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❼ 汶川地震女孩成為雙奧志願者,這名女孩有多優秀
這名女孩就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志願者李菊,汶川地震發生的時候,李菊正在北京參加志願者活動,回到家鄉以後發現家鄉什麼都沒了,家裡一共有十六口人因此失去了生命,但是當時李菊為了志願者夢想努力了很長時間了,剩餘的親人都支持她繼續到北京完成夢想,所以李菊最終在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中,以志願者的身份站在了鳥巢的正中心。
如今,冬奧會在中國舉辦,李菊再次穿上了志願服,成為了冬奧會的一名光榮志願者,李菊認為志願者就是她最喜歡的職業,她這輩子也多次在志願者身上獲得力量,所以她也希望更多人能夠獲得自己的幫助。
❽ 12年前汶川地震的英雄林浩,曾當全國人面放言要考清華,現狀如何
現在的林浩已經不再堅持當初考清華的夢想,但是現在的他也找到了一條他喜歡的道路---演員。
汶川地震的英雄林浩林浩,1998年出生於四川汶川縣,在映秀鎮上小學,當初汶川大地震發生時,林浩才剛9歲半。
一首《少年中國說》最近火爆網路,這是改編自梁啟超的散文《少年中國說》。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結語不管以什麼方式,我相信他都能不忘初心的走下去,來日方長,未來可期。
祝福祖國越來越好!
歷盡鉛華鑄神州,初心不改夢中華,建黨百年新起點,昂首奮進新征程!
-END-結尾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均由作者(夢落學長)原創寫就,任何組織、單位或個人不得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私自轉載,作者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力
❾ 汶川地震中的9歲英雄林浩,曾當眾發誓考上清華大學,近況如何
汶川大地震給人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一些孩子對此也是心生恐懼。不過,當時有一名年僅9歲的孩子選擇站了出來,他的名字叫林浩,在班級里任班長一職。
一個孩子能有這樣的舉動,真的是讓人淚目。郎錚也因此被稱為「敬禮娃娃」,受到許多人的關注。
結語
愛心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遠方;愛心是一首詩,冰冷中溫暖渴求的心房;愛心是夏日的風,是冬日的陽,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
奉獻自己的愛心應該成為一種時尚和自覺行為。試想一下,如果每個人都奉獻自己的一點愛心,這個社會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❿ 13年過去了,汶川地震中的「讀書女孩」鄧清清,她現在怎麼樣了
光陰飛逝,一轉眼相距汶川大地震曾經過去了十三年之久,想必大家都無法遺忘那一天,特別是四川的朋友們,至今對08年5月12日那一天都浮光掠影,還能回想起本人當時正在做什麼事情。災難無情,人世有情。在地震發作後,我們的解放軍戰士從全國各地源源不時地趕往災區,各種援助物資也同樣送往災區。在救援過程中,我們看到了無數個令人打動的霎時,有在獲救後向戰士們敬禮的三歲男童郎錚,也有為救學生犧牲本人的教師,還有一些身陷窘境卻沒有放棄希望的人們。即使處於廢墟之下,黑暗之中,照舊堅決一個信心,置信本人會得到援救。
很多人在理解鄧清清的狀況後,都不由感慨,似乎覺得這個女孩沒有努力,她不再是當初那個被困在廢墟之下照舊要堅持讀書的女孩。其實,鄧清清沒有改動,只不過是大家不理解真相而已。本來鄧清清學習成果就普通,假如沒有那次地震,或是沒有被大家認識,她的生活照舊如此。
當初人們看到鄧清清在廢墟中讀書的形象,先入為主以為她一定是個優秀的學生,成果理應不錯,出路更是一片光明。但這並不是鄧清清的全部,外界只看到了她人生中的一局部,極少的一局部,在沒有完整理解她的實踐情況時,便強行附加給她「讀書女孩」這樣的標簽,反而是一種傷害。無論她爾後的生活如何,我們都應該理性對待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