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狗狗疝氣怎麼治療
狗狗臍疝
如果我們發現狗狗身上的某個部位突然出現了一個小包,那麼先不要過於驚慌。一些飼主往往會將小包與腫瘤聯系起來,但是能引起這些小包的不一定就是腫瘤,疝氣就是常見的原因之一。疝可分為可復性疝與不可復性疝,根據位置的差異可分為臍疝、腹股溝疝、腹壁疝等,至於如何處理則需要根據其嚴重程度來判斷,如果比較輕微的疝氣,且不再變大,那麼一般不怎麼需要去處理。
一.臍疝:腹腔內臟通過臍孔脫至皮下。臍疝是犬的常發病。疝內容物可能是臁狀韌帶,網膜或小腸。病因多見於先天性臍部發育缺陷,臍孔閉合不全,也可能由於出生後臍孔張力太大,臍帶留的太短或臍帶感染所致。
症狀:臍部出現大小不等的圓形隆起,觸摸柔軟。無痛、無熱,壓迫可感覺到疝孔,擠壓疝囊或動物背卧位時疝內容物可還納,掙扎或食後時隆起增大,此種為可復性臍疝。少數病例疝內容物發生粘連或嵌閉,觸診囊壁緊張,壓迫或改變體位不能還納疝內容物。若嵌閉的疝內容物是腸管,則表現急腹症症狀。腹痛不安,飲食廢絕,嘔吐,發熱,嚴重者可出現休克。
治療:如果臍疝的大小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慢慢變大的話,那麼就要通過手術來解決。
二、.腹股溝疝:腹腔內臟器官經腹股溝環脫出稱為腹股溝疝,疝內容物可能是網膜、膀胱、小腸、大腸、脾的一部分,子宮或某闊韌帶,圓韌帶等。母犬多發。在公犬又稱之為腹股溝陰囊疝。病因多為先天性腹股溝環閉合不足或後天性腹壓過大,也可見於外傷性因素。
症狀:單側或雙側腹股溝部隆突腫起、腫物大小不定,可復性疝觸摸腫物柔軟,無痛、無熱;不可復性疝觸診熱痛,疝囊緊張,腸管脫出嵌閉後表現急腹症症狀。在公犬,疝內容物主要在陰囊內,且易於嵌閉,故表現為單側或雙側陰囊腫大。
治療:保定、消毒,做腹後部中線切開,切口越過疝囊、打開疝囊,還納疝內容物,內容物過大時可擴大腹股溝環後再回納。收緊結扎疝囊腹膜,切除多餘部分疝,分層結節縫合腹股溝內環及外環,保護好陰部血管神經,閉合皮膚切口。在公犬,切開陰囊還納疝內容物,閉合腹股溝環。
有些輕微的疝氣如果不惡化可以不用處理
三.腹壁疝:腹腔內臟器官通過外傷性腹壁破裂孔脫至皮下稱之為外傷性腹壁疝。常發生於車禍,摔跌等外力或動物間相互撕咬引起腹壁肌層或腹膜破裂而表層皮膚仍保留完整,或腹腔手術之後腹壁切口內層縫線斷開,切口開裂,腹側壁肌層的破裂可能是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破裂,腹底部肌層的斷裂則主要是腹直肌或恥前腱斷裂。
症狀:腹壁皮膚囊狀突起,皮膚上可能有損傷如擦傷,挫傷的痕跡。囊的大小不等,體積隨疝內容物的充盈、排空等改變。觸摸其質地軟或硬,不熱不痛或溫熱疼痛。早期可摸到疝環,疝內容物還納,久則因局部發炎使疝的輪廓不清,疝內容物不可復。如發生嵌閉可引起急腹疝症狀。
治療:首先要先穩定狗狗的病情。術部在疝囊處,整復原則同臍疝手術。
㈡ 8塊腹肌分別在哪裡啊- -。
腹肌分布如下:
前外側群
前外側群形成腹腔的前外側壁,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等。
⑴腹直肌 位於腹前壁正中線的兩旁,居腹直肌鞘中,為上寬下窄的帶形肌,起自恥骨聯合與恥骨結節之間,肌束向上止於胸骨劍突及其附近肋軟骨的前面。肌的全長被3--4條橫行的腱劃分成多個肌腹,腱劃由結締組織構成,與腹直肌鞘的前層緊密結合。
⑵腹外斜肌 位於腹前外側部的淺層,為一寬闊扁肌,起於下8肋,肌束由後外上斜向前內下方,一部分止於髂嵴,而大部分在腹直肌外側緣處移行為腹外斜肌腱膜。腱膜向內側參與腹直肌鞘前壁的構成,腱膜的下緣捲曲增厚連於髂前上棘與恥骨結節之間,形成腹股溝韌帶。在恥骨結節外上方,腱膜形成一小三角形裂隙,稱為腹股溝管淺環(皮下環)。
⑶腹內斜肌 位於腹外斜肌深面,大部分肌束向內上方,下部肌束向內下方,在腹直肌外側緣移行為腹內斜肌腱膜。腱膜向內側分為前後兩層並包裹腹直肌,參與腹直肌鞘前後壁的構成,腱膜下內側部與腹橫肌腱膜形成聯合腱,止於恥骨,又稱腹股溝鐮。腹內斜肌最下部的肌束隨精索出腹股溝管淺環進入陰囊,包繞精索和睾丸而成為提睾肌。
⑷腹橫肌 位於腹內斜肌深面,肌束向前內橫行,在腹直肌外側緣移行為腹橫肌腱膜,參與構成腹直肌鞘。腹橫肌的最下部肌束及其腱膜下內側部分,分別參與提睾肌和聯合腱的構成。
腹前外側群肌的作用:共同保護腹腔臟器,收縮時可以縮小腹腔,增加腹壓以協助排便、分娩和嘔吐,又可使脊柱前屈和旋轉等。
後群腰方肌
腰方肌位於腹後壁,在脊柱兩側,其後方有豎脊肌,起自髂嵴,向上止於第12肋。
作用:使脊柱側屈。
腹直肌鞘
包裹腹直肌,前層由腹外斜肌腱膜與腹內斜肌腱膜的前層癒合而成,後層由腹內斜肌腱膜後層與腹橫肌腱膜癒合而成。在臍下4--5厘米以下,腹內斜肌腱膜後層與腹橫肌腱膜全部轉至腹直肌前面參與構成鞘的前層,所以此處缺乏鞘的後層,腹直肌後面直接與腹橫筋膜相貼。
腹筋膜
包括淺筋膜、深筋膜和腹內筋膜。
⑴淺筋膜 在腹上部為一層,在臍以下分淺、深二層。淺層含有脂肪,稱脂肪層;深層內有彈性纖維,稱為膜性層。
⑵深筋膜 可分數層,分別覆蓋在前外側群各肌的表面和深面。
⑶腹內筋膜 附貼在腹腔各壁的內面。各部筋膜的名稱和所覆蓋的肌相同。其中腹橫筋膜范圍較大,貼在腹橫肌、腹直肌鞘以及半環線以下的腹直肌的內面。
白線
為兩側三層腹壁闊肌腱膜的纖維在正中線交織而成,其上方起自劍突,下抵恥骨聯合,約在白線中部有-臍環。在胎兒時期,有臍血管通過,此處也是腹壁的薄弱處,可形成臍疝。
腹股溝管
為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宮圓韌帶所通過的一條裂隙,位於腹前外側壁的下部,由外上斜向內下方,在腹股溝韌帶內側半的上方,長約4.5厘米。管的內口稱腹股溝管深環(腹環),在腹股溝韌帶中點上方約1.5厘米處,為腹橫筋膜隨精索或子宮圓韌帶向外的突口。管的外口即腹股溝管淺環(皮下環)。
腹股溝管有四個壁。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內斜肌,後壁是腹橫筋膜和腹股溝鐮,上壁為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的弓狀下緣,下壁為腹股溝韌帶。在病理情況下,腹腔內容物若經腹股溝管深環進入腹股溝管,還可經淺環突出,下降入陰囊,為腹股溝斜疝。如不經過深環而經腹股溝管後壁直接向淺環突出者則為腹股溝直疝。
㈢ 貓疝氣症狀有哪些,貓疝氣的治療方法
貓疝氣的表現:側卧,腹部不敢落地,排便異常等。貓出現異常時,需要及時檢查。
[病因]
先天性臍部發育缺陷,臍部閉合不全,臍部張力過高,臍帶過短或感染。
[症狀]
肚臍出現大小不一的圓形凸起,柔軟無痛,不發熱。疝孔可通過按壓感覺到,擠壓疝囊或改變體位後內容物即可恢復,掙扎時鼓包增大,稱為可逆性疝。少數病例疝內容物粘連或堵塞,囊壁觸診緊張,按壓或改變體位無法使內容物返出。如果嵌頓疝的內容物是腸道,則表現為急腹症的症狀。
[治療]
手術治療:全身麻醉後,將動物限制在背部,手術部常規消毒。在疝囊的皮膚上做一個梭形切口,打開疝囊,露出疝氣內容物。小心地將內容物通過疝孔返回腹腔。如果疝環太小,可以擴大後再復位。疝內容物如有粘連或壞死,應剝離粘連,去除壞死部分,吻合後內容物應退回,疝環應修補,疝孔應封閉,腹壁應縫合。
[病因]
先天性腹股溝環過大,或因腹壓過大導致腹股溝環毛孔擴大。
[症狀]
單側或雙側腹股溝隆起,其大小取決於疝的內容物。可回縮疝觸診柔軟、無痛、溫熱;不可復性疝氣觸診熱痛,疝囊張力。如果腸道脫垂閉塞,就會出現急腹症,病情嚴重。
[診斷]
除了疝氣的病史和症狀外,還可以進行X線檢查、X線腸造影術、膀胱插管或局部穿刺。
[治療]
手術復位:全麻後,動物仰卧位固定,腹部底部和腹股溝常規消毒。切口位於後腹部中線,從恥骨前緣向前,直到越過疝囊。切開皮膚時,將覆蓋在疝囊上的皮膚向腹線方向拉,使皮膚切開後切口自然位於或靠近疝囊。鈍性分離皮下組織,暴露疝囊和腹股溝環,打開疝囊,接受疝氣內容物。疝氣內容物也並入腹腔後,收緊疝氣囊,結扎並去除下面多餘的疝氣囊。
腹股溝環分兩層閉合:第一層用結節法將內環周圍的內斜肌和腹直肌縫合到腹股溝韌帶,閉合內環;在第二層中,腹外斜腱膜的裂隙通過結節方法連接在一起以閉合外環。關閉皮膚切口時,注意消除皮下死腔。
如果貓咪病情嚴重,最好帶貓咪去醫院檢查。相關貓咪知識:貓斑禿和貓癬的區別
㈣ 疝氣讀音
讀音:[shàn qì]
氣(qì)
(一)、沒有一定的形狀、體積,能自由散布的物體:氣體。
(二)、呼吸:沒氣了。氣厥。氣促。氣息。一氣呵成。
(三)、自然界寒、曖、陰、晴等現象:氣候。氣溫。氣象。
㈤ 腹股溝管名詞解釋
腹股溝管是腹股溝韌帶內側半上方的腹壁組織中的一個斜行裂隙,長約4.5 cm。腹股溝管與腹股溝韌帶平行,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管狀結構,由內、外口和上、下、前、後四壁組成。
㈥ 貓疝氣的表現
貓咪疝氣可以分為可復性疝和腹股溝疝,前者的表現是腹部臍孔處有一個大小不等的圓形隆起,後者則是單側或雙側腹股溝部隆腫。無論哪一種疝氣,貓咪最好進行手術治療,打開疝囊後將疝內容物還納腹腔。
腹股溝疝也需要通過手術整復,手術切口位於後腹部中線,分離皮下組織後暴露疝囊及腹股溝外環,打開疝囊,歸位疝內容物,然後收緊疝囊,結扎切除剩下多餘的疝囊。
㈦ 股三角是什麼部位
股三角是人體大腿上端內側腹股溝緣,位於股前內側部上1/3,為底在上、尖朝下的三角形凹陷。由腹股溝韌帶、縫匠肌和長收肌圍成。從外向內有股神經、股動脈和股靜脈及其分支,還有股管(空隙)等結構。
股三角在大腿的前面上部,上界為腹股溝韌帶,內側界為長收肌內側緣,外側界為縫匠肌的內側緣。前壁為闊筋膜,底為髂腰肌、恥骨肌和長收肌。
股三角的結構由外向內依次為:股神經、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動脈、股靜脈、股管和腹股溝深淋巴結、脂肪組織等。
(7)腹股溝疝女孩圖片擴展閱讀
股三角組成部分:
1、腹股溝韌帶
腹股溝韌帶位於大腿與腹交界處之凹溝,髂部呈三角形,上界自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緣,內界為腹直肌外側緣,下界為腹股溝韌帶,藉以與股部相隔,為識別腹股溝疝和股疝的標記。該區各層結構薄弱,承受腹內壓力大,精索、子宮圓韌帶均從此通過,因此,為疝的好發部位。
2、縫匠肌
縫匠肌起自髂前上棘,斜向內下方,經膝關節內側,止於脛骨上端內側面。每一縫匠肌可有動脈5~13支,平均為7.6支,它們大致均勻地分布於肌的全長。縫匠肌的上部(長15厘米左右)主要由股深動脈和旋股外側動脈的分支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