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字圖片 > 本草綱目葯材圖片及文字說明

本草綱目葯材圖片及文字說明

發布時間:2022-07-16 07:25:48

⑴ 李時珍的作品<<本草綱目>>收錄了哪些葯材

本草綱目-葯材

【本草綱目-葯材】 添加日期:2007-2-12

、陳米半升,先用水三升,煮米至一升,去米入葯,煎至一杯,溫服。有特效。此方名「千金膠蠟湯」。
3、肺虛咳嗽(體倦肌瘦,發熱減食)。用黃蠟(熔濾令凈,漿水煮過)八兩、化作一百二十丸,以蛤粉四兩為衣。每服一丸,加胡桃半個,細嚼。溫水送下。服葯後靜卧一段時間,閉口不語。一天二次。此方名「立效丸」。
4、肝虛雀目。用黃蠟不限量,熔成汁,加蛤粉適量調勻。每次用刀子切下二錢,夾進破開的二兩豬肝中,麻繩捆定,煮熟。乘熱熏眼。待水轉溫。取肝吃下。每日二次,直至病癒。其效極驗。
5、腳上凍瘡。濃煎黃蠟塗搽。
6、湯火傷瘡,紅腫成膿。用麻油四兩、當歸一兩,煎焦去渣,加黃蠟一兩攪化,放冷後攤布上貼高分子,極效。
7、呃逆不止。用黃蠟燒煙熏二、三次即止。
8、各種瘡毒(臁瘡、刀傷、湯火等瘡)。用黃蠟一兩、香油二兩、黃丹半兩,同化開,收存瓶中,備用。

附方

蜜蜂:

釋名 蠟蜂。

氣味 (蜂子)甘、平、微寒、無毒。

主治 大麻風(須眉脫落,皮肉已爛成瘡)。用蜜蜂子、胡蜂子,黃蜂子(並炒過)各取一分,白花蛇、烏蛇(並酒浸,去皮骨,炙干)、全蠍(去尾,炒)、白僵蠶(炒)各一兩,地龍(去土,炒)半兩,蠍虎(全用,炒)、赤足蜈蚣(全用,炒)各十五枚,丹砂一兩,雄黃(醋熬)一分,龍腦半錢。以上各葯,共研為還想,每服一匙,溫蜜湯調下。一天服三至五次。

附方

蛔蟲:

釋名 人龍。

氣味 大寒。

主治 1、多年風眼。用蛔蟲五條,曬干,研為末,加膩粉一錢、石膽半錢,共研為末點眼。每日二、三次。
2、一切冷瘺。和人吐蛔蟲燒灰塗搽。塗前以甘草湯洗凈患處。
3、小兒赤眼(胎赤眼或風赤眼)。用小兒吐出的蛔蟲二長,裝磁盒中,紙封好,埋濕地內。過五天取出,收存汁水。每日以箸蘸汁點眼。此方名「玉箸煎」。

附方

土蜂:

釋名 蜚零、馬蜂

氣味

主治 1、蜘蛛咬瘡。用土蜂燒為末,調油敷塗。
2、癰腫瘡毒。用土蜂房一個、蛇蛻一條,黃泥封固,煅存性,研為末。每服一錢,空心服,酒送下。有腹痛反應,不必疑慮。

附方

露蜂房:

釋名 蜂腸、蜂窠、百穿、紫金沙。

氣味 甘、平、有毒。

主治 1、小兒 疾。用大蜂房一枚,加水三升煮成濃汁洗浴。一天洗三、四次。
2、手足風痹。用黃蜂窠(即露蜂房)大者一個、或小者三、四個,燒成灰,加獨蒜一碗,百草霜一錢半,一起搗爛敷痛。忌生冷勞腥。
3、風蟲牙痛。用露蜂房煎醋熱漱。又方:用蜂房一枚,孔內以鹽填實,燒後研為末,擦患處,待一會,鹽湯漱增。或取一塊咬齒間。又方:用露蜂房一個、乳香三塊,煎水含漱。又方:用露蜂房同細辛煎水含漱。又方:用璐蜂房同蠍。研末擦患處。
4、喉痛腫痛。用露蜂房灰、白僵蠶,等分為末。每服半錢,乳香湯送下。
5、舌上出血。竅如針孔。有紫金沙(即露蜂房頂上實處)一兩、貝母四錢、盧會三錢,共研為末,加蜜和丸子,如雷丸大。每服一丸,加水一小碗,煎至五成,溫服。如兼吐血,則用溫酒調服。
6、吐血、鼻血。治方同上。
7、崩中漏下。用蜂房末三指撮,溫酒服下,極效。
8、小兒下痢。赤白痢。用蜂房燒末,水送服五分。
9、小兒咳嗽。用蜂房二兩,洗凈燒研。每服一、二分,米湯送下。
10、二便不愛。用蜂房燒還想,酒送服二、三錢。一天服二次。
11、陰萎。用蜂房燒末,新汲井水送服二錢。
12、絛蟲、蛔蟲病。用蜂房燒存性。酒送服一匙,蟲即死出。
13、乳石熱毒( 悶,頭痛口乾,小便渾濁,赤少)。用蜂房煮汁五合服下。乳石末從小便中排出。極效。
14、頭上瘡癬。有蜂房研為末,調豬油塗搽。
15、婦女妒乳(乳癰,汁不出,內結成腫,即為妒乳)。用蜂房燒灰,研為末。每服二錢,以水一小碗,煎至六成,去渣,溫服。
16、蜂螫腫痛。用蜂房研為還想,調豬油敷塗。用蜂房煎水洗痛處亦可。

附方

藝翁:

釋名 土蜂、細腰蜂、蜾贏、蒲蘆。

氣味 辛、平、無毒。

主治 久聾、咳嗽逆境,療鼻窒,治嘔逆。

附方

蛞蝓:

釋名 陵蠡、土蝸、托胎蟲、鼻涕蟲、蜒蚰螺。

氣味 咸、寒、無毒。

主治 1、蜈蚣咬傷。用蛞蝓生搗敷塗。
2、痔熱腫痛。用大蛞蝓一個搗中泥,加龍腦三分、胭脂坯子半錢,敷患處。敷葯前。以石薜煮 水熏洗更好。
3、腳脛爛瘡。用蛞蝓十個,瓦上焙乾,研為末,調油敷患處,立效。

⑵ 《本草綱目》中提到的各種中草葯的名稱有哪些

馬錢子,決明子,蒼耳子,蓮子,黃葯子,苦豆子,川楝子,山葯,當歸,枸杞,鹿茸,龜苓膏,冬蟲夏草,雲南白葯,蟾酥,地龍。

藿香、枳實、豆蔻、蒼術、陳皮、白術、丁香、木香、厚朴、乾薑、高良姜、砂仁、丹參、川芎、銀杏葉、乳香、血竭、三七、續斷、桃仁、紅花、肉桂、雞血藤、骨碎補、地龍

板藍根、薄荷、金銀花、菊花、黃連、決明子、夏枯草、牛黃、黃柏、苦參、龍膽、椿皮、半夏、川貝母、胖大海、桑白皮、桔梗、紫菀、百部、蛤蚧、苦杏仁、紫蘇子。



(2)本草綱目葯材圖片及文字說明擴展閱讀:

《本草綱目》,葯學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時珍撰,刊於1590年。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葯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制精美插圖1160幅,分為16部、60類。

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采訪所積累的大量葯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巨著。

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葯物分類方法,溶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床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⑶ 本草綱目中有那些葯名

《本草綱目》主要介紹了明以前主要本草41種,收葯1892種,附圖1109種。主要有:

1、半 夏

中葯名,又名三葉半夏,半月蓮、守田、水玉等,又有水生和陸生兩種,即所謂的水半夏和旱半夏。因其農歷五月間成熟,恰巧是夏季過了一半,故名。半夏本是有毒的植物,作為中葯可以燥濕化痰,和胃止嘔,主治痰濕水飲,嘔吐,咳喘等症。

2、紫 萱

紫萱,也就是耳熟能詳的忘憂草,其實就是黃花菜。據《詩經》記載,古代有位婦人因丈夫遠征,遂在家居北堂栽種萱草,藉以解愁忘憂,從此世人稱之為「忘憂草」。其入葯有止血、消炎、清熱、利濕、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

3、桂枝

桂枝,別名:柳桂(學名:Cinnamomum cassia Presl)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乾燥嫩枝。春、夏二季採收,除去葉,曬干,或切片曬干,本品呈長圓柱形,多分枝,長30~75cm,粗端直徑0.3~1cm。

表面紅棕色至棕色,有縱棱線、細皺紋及小疙瘩狀的葉痕、枝痕、芽痕,皮孔點狀。質硬而脆,易折斷。切片厚2~4mm,斷麵皮部紅棕色,木部黃白色至淺黃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異香氣,味甜、微辛,皮部味較濃。

4、麻黃

麻黃是《中國葯典》收錄的草葯,葯用來源為買麻藤綱、麻黃科、麻黃屬植物草麻黃、中麻黃或木賊麻黃的乾燥草質莖。秋季采割綠色的草質莖,曬干。其性溫,味辛、微苦,有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可治療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等病症。

別名:草麻黃,華麻黃,拉丁文名:Ephedra sinica Stapf,麻黃科、麻黃屬草本植物,高20-40厘米;木質莖短或成匍匐狀。

有三種麻黃屬的植物:草麻黃(Ephedra sinica)、木賊麻黃(Ephedra equisetina)與中麻黃(Ephedra intermedia),為草本狀灌木,採用部位為草質莖,也是重要的葯用植物。

5、薄荷

薄荷,土名叫「銀丹草」,為唇形科植物,即同屬其他乾燥全草。多生於山野濕地河旁,根莖橫生地下,多生於2100米海拔高度,但也可在3500米海拔上生長,是一種有特種經濟價值的芳香作物。

全株青氣芳香。葉對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後結暗紫棕色的小粒果。

薄荷是中華常用中葯之一。它是辛涼性發汗解熱葯,治流行性感冒、頭疼、目赤、身熱、咽喉、牙床腫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經痛、皮膚瘙癢、皮疹和濕疹等。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

⑷ 李時珍的作品<<本草綱目>>收錄了多少葯材

收錄了1892葯材。
《本草綱目》是明朝偉大的醫葯學家李時珍(1518-1593年)30餘年心血的結晶,共有52卷,載有葯物1892種,其中載有新葯374種,收集葯方11096個,書中還繪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圖,約190萬字,分為16部、60類。
李時珍是偉大的醫葯學家,深受後人尊仰,《明史》、《白茅堂集》都為他寫下了傳記。清光緒年間在李時珍墓立碑紀念。解放後,在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李時珍墓所在地竹林湖村建立了李時珍紀念館,整個紀念館佔地面積50000平方米,由本草碑廊、紀念展覽、葯物館、百草葯園、墓園五大部分組成,鄧小平於1987年7月8日親筆題寫的館名。1956年科學家郭沫若以題詞作紀念,寫道:「醫中之聖,集中國葯學之大成,本草綱目乃1892種葯物說明,廣羅博採,曾費三十年之殫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偉哉夫子,將隨民族生命永生。」

⑸ 本草綱目資料五十字

《本草綱目》資料:
《本草綱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時珍(東璧)撰於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序例(卷1、2)相當於總論,述本草要籍與葯性理論。卷1「歷代諸家本草」,介紹明以前主要本草41種。次輯錄明代以前有關葯物氣味陰陽、五味宜忌、標本陰陽、升降浮沉、補瀉、引經報使、各種用葯禁忌等論述,其中又以金元諸家之論居多。卷3~4為「百病主治葯」,沿用《證類本草》「諸病通用葯」舊例,以病原為綱羅列主治葯名及主要功效,相當於一部臨證用葯手冊。卷5~52為各論,收葯1892種,附圖1109種。其總例為「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類從,目隨綱舉。」其中以部為「綱」,以類為「目」,計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禽、獸、人)60類。各部按「從微至巨」、「從賤至貴」,既便檢索,又體現出生物進化發展思想。

⑹ <本草綱目>是什麼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是明朝醫學家李時珍30餘年心血的結晶。全書共有190多萬字,記載了1892種葯物,分成60類。其中374種是李時珍新增加的葯物。繪圖1100多幅,並附有11000多個葯方。它是幾千年來祖國葯物學的總結。這本葯典,不論從它嚴密的科學分類,或是從它包含葯物的數目之多和流暢生動的文筆來看,都遠遠超過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在這部書中,李時珍指出了許多葯物的真正效用,如常山可治瘧疾,延胡索能夠止痛。他還舉了日常生活中容易中毒的例子,象用錫做盛酒器,因有毒素能溶解在酒中,久而久之,會使飲酒的人慢性中毒。他在寫作中遇到難題時還跑到實地進行觀察。如看到舊本草中所說,穿山甲吞食螞蟻是通過鱗甲來誘捕。他覺得奇怪,認為百聞不如一見,他搞到一隻活穿山甲,仔細觀察了它的生活規律後,發現它是用舌頭吃螞蟻。他又解剖了穿山甲的胃囊,發現裡面競有螞蟻一升之多,於是寫下了這段記載。

李時珍就這樣認真刻苦,一絲不苟地寫下了他的巨著《本草綱目》。由於他在書中批判了水銀「無毒」,久服「成仙」「長生」等說法,當時皇帝大臣都信道士們的水銀煉丹,所以這部著作大書商們都不敢出版,直到他死後於公元1596年才與讀者見面。出版後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人們到處傳播它,並進行翻刻,成為醫生們的必備書籍。從17世紀起《本草綱目》陸續被譯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國文字。1953年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共收集531種現代葯物和制劑;其中採取《本草綱目》中的葯物和制劑就有100種以上。

⑺ 本草綱目記載了多少種中草葯

《本草綱目》共有52卷,載有葯物1892種,其中載有新葯374種,收集醫方11096個,書中還繪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圖,方劑11096首(其中8100餘首是李時珍自己收集和擬定的),約190萬字,分為16部、60類。

李時珍把植物分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雜草等九類,是我國醫葯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是對16世紀以前中醫葯學的系統總結,被譽為「東方葯物巨典」,對人類近代科學以及醫學方面影響最大。

(7)本草綱目葯材圖片及文字說明擴展閱讀:

《本草綱目》版本頗多,除國外各種全譯或節譯本外,國內現存約七十二種,大致可分為「一祖三系」,即祖本(金陵本、攝元堂本)及江西本、錢本、張本三個系統。

1、江西本系統,主要為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夏良心、張鼎思刻本等;

2、錢本系統,主要為明崇禎十三年(1640)錢蔚起杭州六有堂刻本,並改繪葯圖,以及清順治十二年(1655)吳毓昌太和堂本,乾隆間《四庫全書》本即據此本抄錄;

3、張本系統,主要為清光緒十一年(1885)張紹棠南京味古齋刻本,文字參校江西本、錢本,葯圖改繪後增加十餘幅,並附《本草綱目拾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本草綱目

閱讀全文

與本草綱目葯材圖片及文字說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可愛白色動漫圖片 瀏覽:179
獨立的小女孩圖片 瀏覽:81
個高衣服圖片 瀏覽:157
直中長發發型背影圖片 瀏覽:435
怎麼做手工頭飾圖片 瀏覽:76
簡單少女圖片大全 瀏覽:780
帥氣的動漫古風人物圖片男生 瀏覽:254
國畫可愛熊貓圖片大全集簡單 瀏覽:269
畫人的圖片女孩圖片簡單 瀏覽:612
女旗袍連衣裙圖片大全 瀏覽:374
白色長外套怎麼搭配圖片 瀏覽:102
男生喜歡胖的還是瘦的對比圖片 瀏覽:831
凱菱空調價格及圖片 瀏覽:241
貴州苗族衣服圖片 瀏覽:89
在word中編輯excel圖片 瀏覽:613
塑料框價格圖片大全 瀏覽:398
傷感美女正臉圖片 瀏覽:517
圖片動漫頭像 瀏覽:405
清晰圖片男生動漫頭像 瀏覽:669
男服裝發型圖片 瀏覽: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