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古代的甲骨文之後的文字是什麼呢
鍾鼎文(又叫銘文和金文)是春秋戰國時期刻在青銅器身上的
『貳』 誰知道『與』字的甲骨文,發圖片!急~
與這個字,並沒有考證出來的甲骨文字形。
甲骨文是原始的漢字,總文字數不多,和現代漢字並不是一一對應的。
給你幾個類似詞義的字吧。以下分別是:且、並。
『叄』 甲骨文以後文字經歷了什麼的發展演變歷史
初步成熟定型的漢字系統為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是金文,然後到秦朝的小篆、隸書,發展至漢朝才被取名為「漢字」,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准——楷書。
『肆』 急需關於甲骨文字體的圖片和資料
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19世紀末年,在殷代都城遺址(今河南安陽小屯)被發現。甲骨文繼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殷商滅亡周朝興起之後,甲骨文還延綿使用了一段時期。特點 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 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其主要特點: 1.在字的構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實物的特徵,而筆畫多少、正反向背卻不統一。 2.甲骨文的一些會意字,只要求偏旁會合起來含義明確,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異體字非常多,有的一個字可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寫法。 3.甲骨文的形體,往往是以所表示實物的繁簡決定大小,有的一個字可以占上幾個字的位置,也可有長、有短。 4.因為字是用刀刻在較硬的獸骨上,所以筆畫較細,方筆居多。 由於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銳有鈍,骨質有細有粗,有硬有軟,所以刻出的筆畫粗細不一,甚至有的纖細如發,筆畫的連接處又有剝落,渾厚粗重。結構上,長短大小均無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參差錯綜;或是密密層層十分嚴整莊重,故能顯出古樸多姿的無限情趣。 甲骨文,結體上雖然大小不一,錯綜變化,但已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認為,中國的書法,嚴格講是由甲骨文開始,因為甲骨文已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
『伍』 甲骨文後面是什麼
1、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屬於上古漢語(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語系的語言。
2、甲骨文發現於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3、甲骨文,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 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
『陸』 甲骨文數字象形字對照圖片
甲骨文數字象形文字圖片: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象形文字(hieroglyph)是由圖畫文字演化而來的,是一種最古老的字體。與表音文字不同,象形文字屬於表意文字。學習和使用難度較表音文字大,但信息密集度高於單純的表音文字。
(6)甲骨文以後的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甲骨文自發現以來,學者從不同角度提出過多種不同命名:
1、從書寫材料角度,其文字刻寫於龜腹背甲和獸骨之上,因而有龜甲文字、龜版文、龜甲獸骨文字等名稱。
2、從文字用途角度,其文字用於占卜記錄,因而有卜辭、貞卜文字、甲骨卜辭等名稱。
3、從書寫方式角度,其文字為刀筆刻劃,因而有契文、殷契文字等名稱。
4、從文字發現位置角度,甲骨文大多出土於河南安陽小屯村殷墟遺址,因而有殷墟卜辭、殷墟書契、殷墟文字,簡稱卜辭、殷契、契文。
『柒』 甲骨文後是什麼字體
是金文。
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中國文字史是中國文字長達數千年的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過程,依照發展的時間順序,基本可以分為先秦、秦、漢、唐時期文字、宋元時期、明清文字、中國近代文字和中國現代文字等。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在從上古至近代的悠久歲月中,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祖國的優越的文字文化。
(7)甲骨文以後的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大約一個世紀以前,中國河南安陽,有一項重大的考古發現,這就是殷墟和甲骨文的發現。從此,中國殷商史的研究進入到一個新時期。按中國古文字學家的意見,甲骨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較完備的文字」。
它已經比較復雜,已發現多達3000個以上字匯,包括名詞、代名詞、動詞、助動詞、形容詞等數大類,而且還能組成長達170多字的記敘文。所以學者們肯定甲骨文決不是我中國文字的初創階段,在它以前,一定已經有一段較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了。
『捌』 甲骨文之後,依次出現了什麼文字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
(商) (周)(秦) (漢)(魏晉)(草書)
漢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簡略歸納為五個階段:聲、形、象、數、理。
『玖』 甲骨文後,文字是怎樣演變的
甲骨文字周朝就開始使用,秦統一文字通用隸書和小篆,後來在漢朝又有人創造楷書,繼而行書、草書都發展形成。
漢字由圖像文字轉變為符號文字。
偏旁部首更加固定,假借字減少。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拾』 漢字的發展歷程(甲骨文…)之後的是什麼
甲骨文之後是金文,又叫吉金文字、鍾鼎文,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古文字,始見於商代中期,盛行於西周和春秋。文字學上的所謂金文,有其特定含義,主要指西周和春秋青銅器上的古文字。此後的大量鑄刻文字,並不在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