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字圖片 > 文字天然風韻圖片

文字天然風韻圖片

發布時間:2022-04-27 07:08:22

⑴ 形容「風韻」的句子有哪些

1、以此推衍,人生、世界、歷史,莫不如此。給浮囂以寧靜,給躁急以清冽,給高蹈以平實,給粗獷以明麗。唯其這樣,人生才見靈動,世界才顯精緻,歷史才有風韻。

2、你撇下半天風韻,我拾得萬種思量。

3、如詩風韻,優雅天成!

4、楚生色不甚美,雖絕世佳人,無其風韻。楚楚謖謖,其孤意在眉,其深情在睫,其解意在煙視媚行。

5、女人風韻倘若出自於天性 不求風韻而風韻自見 那才美妙絕倫。

6、現在的他,風韻不再,英姿不再,高貴不再,淡雅不再。重蓮二字,曾經是冠世美人,武霸天下的代稱。重蓮這個人,曾經叱吒江湖,縱橫武林。不過,那是曾經。

7、女人分五品:風騷、風情、風韻、風致、風華。風騷是改不掉的;風情是靠賣弄的;風韻是自然流露的;風致是需要發現的;風華則是值得仰視的。

8、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風風韻韻。嬌嬌嫩嫩,停停當當人人。

9、面如傅粉,唇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若笑。天然一段風韻,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極好,卻難知其底細。

10、風韻猶存,久尚肆。

11、鰲少保,皇上經常誇您的豐功偉績,風度翩翩,風韻猶存.......

12、側帽輕衫,風韻依然。

13、丑並不排斥風韻,我發現她們並不缺少風韻。我對自己說,沒有美麗的心靈,就無法唱出美妙的歌聲,她們必定有美麗的心靈。

14、陽光正好,清風徐來,歲月風韻,你還不來,我怎敢老去?

15、千般風韻皆錯過,又何須話情多。

⑵ 韻致的近義詞是什麼

韻致的近義詞是風韻、情致

韻致,指風度韻味;情致。見明·沈德符《野獲編·妓女·杜韋》:「即韋韻致故在,亦憔悴無復人理矣。」

(2)文字天然風韻圖片擴展閱讀

亦作「韻致」。氣韻情致。

清侯方域《倪雲林十萬圖記》:「宗伯常雲:雲林畫,江東以有,無論清俗,其韻致超絕,當在子久、山樵之上。」巴金《利娜·第十七封信》:「我的美麗,我的韻致,甚至我的生命都獻給那個理想,獻給革命了。」

風韻

1、風度,韻致。
①《晉書·桓石秀傳》:「 石秀 ,幼有令名,風韻秀徹。」
②唐丘丹《經湛長史草堂》詩:「煙霞雖異世,風韻如在矚。」
③李廣田《畫廊集·記問渠君》:「山光水色,都無改於昔日的瀟灑風韻。」
④清 李漁 《風箏誤·賀歲》:「有天姿沒風韻,卻像箇泥塑美人。」

2、形容儀態優美。後多用以指婦女的美好姿態。
①宋羅燁《醉翁談錄·張時與福娘再會》:「 張時 年少風韻,又善談笑。」
②元張可久《錦橙梅》曲:「顫巍巍的插著翠花,寬綽綽的穿著輕紗,兀的不風韻煞人也嗏。」
③明許自昌《水滸記·邂逅》:「那女子生得十分標致,你看他遮遮掩掩,那風韻一發動人哩。」
④清李漁《風箏誤·賀歲》:「但凡婦人家,天姿與風韻,兩件都少不得。有天姿沒風韻,卻像箇泥塑美人。」
⑤胡也頻《光明在我們的前面》十三:「 珊君 仍然像一朵使人愛好的玫瑰花,在她身上顯露著 江 浙 女人的風韻。」

3、指詩文書畫的風格、情趣。
①《北史·楊素傳》:「 素 嘗以五言詩七百字贈 番州 刺史薛道衡,詞氣穎拔,風韻秀上,為一時盛作。」
②清李斗《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下》:「﹝沉業富﹞工行書,風韻天然。」
③郭沫若《蒲劍集·屈原考》:「它裡面寫的多是超現實的東西,充滿著超現實的風韻。」

4、謂食品的風味。
①宋陶谷《清異錄·十遠羹》:「忌入別物,恐倫類雜則風韻去矣。」
②金 許道真 《眼兒媚》詞:「濁醪篘得玉為漿,風韻帶橙香。」
③元陳德和《落梅風·陶谷烹茶》曲:「試烹來是覺風韻美,比羊羔較爭些滋味。」

5、指風聲。
①唐劉禹錫《酬竇員外旬休早涼見示》詩:「風韻漸高梧葉動,露光初重槿花稀。」
②唐柳宗元《酬韶州裴曹長使君寄道州呂八大使因以見示二十韻》:「月光搖淺瀨,風韻碎枯菅。」

⑶ 風韻是什麼意思

風韻的意思是:優美的姿態;指詩文書畫的風格、韻味

風韻

【拼音】[ fēng yùn ]

【出處】清·李漁《風箏誤·賀歲》:「有天姿沒風韻。」

有俊美的容貌卻沒有優美的姿態

【例子】二十年前我見過她,想不到她四十多歲了,仍風韻猶存。

【近義詞】風范、韻味、風儀、風味、風采、氣宇、風度、儀表、風姿

(3)文字天然風韻圖片擴展閱讀

風韻的近義詞

1、風范

【拼音】[ fēng fàn ]

【解釋】風度;氣派

【出處】沈從文《菜園》:「這太太有一個兒子是白臉長身的好少年,年紀二十一,在家讀書,認字知禮,還有點世家風笵。」

【例子】不要在路上無所顧忌的吃東西,有失淑女風范。

2、韻味

【拼音】[ yùn wèi ]

【解釋】聲韻所體現的意味;情趣、趣味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心中雖是喜歡,覺得沒些韻味。」

心中雖是喜歡,總覺得沒有多少意味。

【例子】昆蟲的嗡嗡聲中自有一番夏天的韻味。

⑷ 風韻的漢語詞語

【詞目】 風韻
【拼音】fēng yùn
【英譯】 [charm]
【基本解釋】
1. 優美的姿態神情(多用於女子):風韻猶存.也作豐韻.
她不愧是賞月的行家,在她的眼裡,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周國平《白兔與月亮》
2, 風度:韻致
3.指詩文書畫的風格、韻味:古詩~|~天然
風韻秀徹。——《晉書·桓石秀傳》 含義
1. 風度;韻致
風韻秀徹。——《晉書·桓石秀傳》
2. ——多指女子
天然一段風韻,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紅樓夢》
探源
(1)指風度;韻致。多指婦女的神態。
《晉書·桓石秀傳》:「石秀幼有令名,風韻秀徹。」
李白《贈宣州靈源寺仲濬公》詩:「風韻逸江左,文章動海隅。」
(2)指風聲。
劉禹錫《謝竇員外旬休早涼見示》詩:「風韻漸高梧葉動,露光初重槿華稀。」
(3)指悠長婉轉的聲調。
《南齊書·柳世隆傳》:「垂簾鼓琴,風韻清遠。」
示例
她不愧是賞月的行家,在她眼裡,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白兔和月亮》
出處
1. 風度,韻致。
《晉書·桓石秀傳》:「 石秀 ,幼有令名,風韻秀徹。」 唐 丘丹《經湛長史草堂》詩:「煙霞雖異世,風韻如在矚。」 李廣田《畫廊集·記問渠君》:「山光水色,都無改於昔日的瀟灑風韻。」
2. 形容儀態優美。後多用以指婦女的美好姿態。
宋 羅燁 《醉翁談錄·張時與福娘再會》:「 張時 年少風韻,又善談笑。」 元 張可久 《錦橙梅》曲:「顫巍巍的插著翠花,寬綽綽的穿著輕紗,兀的不風韻煞人也嗏。」 明 許自昌《水滸記·邂逅》:「那女子生得十分標致,你看他遮遮掩掩,那風韻一發動人哩。」 清 李漁《風箏誤·賀歲》:「但凡婦人家,天姿與風韻,兩件都少不得。有天姿沒風韻,卻像箇泥塑美人。」 胡也頻《光明在我們的前面》十三:「 珊君 仍然像一朵使人愛好的玫瑰花,在她身上顯露著 江 浙 女人的風韻。」
3. 指詩文書畫的風格、情趣。
《北史·楊素傳》:「 素 嘗以五言詩七百字贈 番州 刺史 薛道衡,詞氣穎拔,風韻秀上,為一時盛作。」 清 李斗《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下》:「﹝沉業富﹞工行書,風韻天然。」 郭沫若《蒲劍集·屈原考》:「它裡面寫的多是超現實的東西,充滿著超現實的風韻。」
4. 謂食品的風味。
宋 陶谷《清異錄·十遠羹》:「忌入別物,恐倫類雜則風韻去矣。」 金 許道真 《眼兒媚》詞:「濁醪篘得玉為漿,風韻帶橙香。」 元 陳德和《落梅風·陶谷烹茶》曲:「試烹來是覺風韻美,比羊羔較爭些滋味。」
5. 指風聲。
唐 劉禹錫 《酬竇員外旬休早涼見示》詩:「風韻漸高梧葉動,露光初重槿花稀。」 唐 柳宗元《酬韶州裴曹長使君寄道州呂八大使因以見示二十韻》:「月光搖淺瀨,風韻碎枯菅。」

⑸ 「風采依舊不減當年」是什麼意思

雖然已經上了年紀(從年齡上來說,已經老了),但體力、精力、智力或精神狀態和之前相比仍然很好的人。

風采解釋:

1、風采是漢字詞語,拼音是 fēngcǎi,意為風度、神采。多指美好的儀表舉止。語出《漢書·霍光傳》:「初輔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譯文為:霍光開始輔佐昭帝時,政令都由他親自頒布,天下臣民都想了解他的風度神采。

2、另外還泛指景象和事物的面貌格調。出自《續資治通鑒·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御史台﹞今虛名僅存而綱紀不振,更加抑之,則風采苶然,無復可望矣。」譯文為:如今朝綱只是徒有其名,綱紀不振,更加令人壓抑,已經衰落不振,沒有什麼復興的希望了。

(5)文字天然風韻圖片擴展閱讀:

風採的近義詞:

1、風范:[ fēng fàn ]風度;氣派:大家~。名將~。指合乎規范,可資效法的操行;指詩畫文章等作品的風格;指景象。

2、風度:[ fēng dù ]人的舉止姿態(多指美好的):有~。~翩翩。

3、風貌:[ fēng mào ]泛指一個地方的人文特徵和地質風貌。風格和面貌:時代~。民間藝術的~。

4、風韻:[ fēng yùn ]優美的姿態(多用於女子):~猶存。也作豐韻。指詩文書畫的風格、韻味:古詩~。~天然。

5、儀表:[ yí biǎo ]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態、風度等,指好的):~堂堂。測定溫度、壓力、電量等各種物理量的儀器。

⑹ 風韻猶存形容的是多大年齡的女人

風韻猶存:形容中年婦女仍然保留著優美的風姿。所以說「風韻猶存」最適合指的是中年婦女。

聯合國衛生組織對不同的年齡段也做出了劃分:

1).0--17歲劃分為未成年人,

2).18--45劃分為青年人,

3).45--59歲劃分為中年人,

4).60--74劃分為老年前期,

5).75歲以上成為老年人。

形容「風韻」的句子.

1、以此推衍,人生、世界、歷史,莫不如此。給浮囂以寧靜,給躁急以清冽,給高蹈以平實,給粗獷以明麗。唯其這樣,人生才見靈動,世界才顯精緻,歷史才有風韻。

2、你撇下半天風韻,我拾得萬種思量。

3、如詩風韻,優雅天成!

4、楚生色不甚美,雖絕世佳人,無其風韻。楚楚謖謖,其孤意在眉,其深情在睫,其解意在煙視媚行。

5、女人風韻倘若出自於天性 不求風韻而風韻自見 那才美妙絕倫。

6、現在的他,風韻不再,英姿不再,高貴不再,淡雅不再。重蓮二字,曾經是冠世美人,武霸天下的代稱。重蓮這個人,曾經叱吒江湖,縱橫武林。不過,那是曾經。

7、女人分五品:風騷、風情、風韻、風致、風華。風騷是改不掉的;風情是靠賣弄的;風韻是自然流露的;風致是需要發現的;風華則是值得仰視的。

8、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風風韻韻。嬌嬌嫩嫩,停停當當人人。

9、面如傅粉,唇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若笑。天然一段風韻,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極好,卻難知其底細。

10、風韻猶存,久尚肆。

⑺ 「風韻」是什麼意思

風韻,是漢語中的一個詞語,常用於指女性優美的姿態神情。

基本解釋

1、優美的姿態神情(多用於女子):風韻猶存,也作豐韻。

2、風度:韻致。

3、指詩文書畫的風格、韻味。

引證解釋

①、李廣田《畫廊集·記問渠君》:「山光水色,都無改於昔日的瀟灑風韻。」

②、胡也頻《光明在我們的前面》十三:「 珊君 仍然像一朵使人愛好的玫瑰花,在她身上顯露著江浙 女人的風韻。」

(7)文字天然風韻圖片擴展閱讀

近義詞

韻味:

意思是指含蓄的意味。

基本解釋

(1)、亦作「韻味」。風味,情趣。

(2)、猶神態。

引證解釋

①、《新民晚報》1992.10.1:「這套很有中國文化韻味的叢書,是虧本書。」

②、歐陽山《三家巷》三一:「整體看來,在那誠懇和俊俏的豐采之中,微露風霜折磨的韻味,使他格外動人。」

⑻ 風韻指的女人哪裡,什麼意思

風韻,是漢語中的一個詞語,常用於指女性優美的姿態神情,還有女性雜志以《風韻》為名,備受女性讀者的青睞。
基本信息
拼音:fēng yùn
【英譯】 [charm]
【基本解釋】
1. 優美的姿態神情(多用於女子):風韻猶存.也作豐韻.
她不愧是賞月的行家,在她的眼裡,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周國平《白兔與月亮》
2, 風度:韻致
3.指詩文書畫的風格、韻味:古詩~|~天然
風韻秀徹。——《晉書·桓石秀傳》

基本含義
1. 風度;韻致
風韻秀徹。——《晉書·桓石秀傳》
2. ——多指女子
天然一段風韻,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紅樓夢》

探源
指風度;韻致。多指婦女的神態。
《晉書·桓石秀傳》:「石秀幼有令名,風韻秀徹。」
李白《贈宣州靈源寺仲濬公》詩:「風韻逸江左,文章動海隅。」
指風聲。
劉禹錫《謝竇員外旬休早涼見示》詩:「風韻漸高梧葉動,露光初重槿華稀。」
指悠長婉轉的聲調。
《南齊書·柳世隆傳》:「垂簾鼓琴,風韻清遠。」

示例
她不愧是賞月的行家,在她眼裡,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白兔和月亮》

引證詳解
風度,韻致。
①《晉書·桓石秀傳》:「 石秀 ,幼有令名,風韻秀徹。」 [1]
②唐 丘丹《經湛長史草堂》詩:「煙霞雖異世,風韻如在矚。」
③李廣田《畫廊集·記問渠君》:「山光水色,都無改於昔日的瀟灑風韻。」
④清 李漁 《風箏誤·賀歲》:「有天姿沒風韻,卻像箇泥塑美人。」
形容儀態優美。後多用以指婦女的美好姿態。
①宋 羅燁 《醉翁談錄·張時與福娘再會》:「 張時 年少風韻,又善談笑。」
②元 張可久 《錦橙梅》曲:「顫巍巍的插著翠花,寬綽綽的穿著輕紗,兀的不風韻煞人也嗏。」
③明 許自昌《水滸記·邂逅》:「那女子生得十分標致,你看他遮遮掩掩,那風韻一發動人哩。」
④清 李漁《風箏誤·賀歲》:「但凡婦人家,天姿與風韻,兩件都少不得。有天姿沒風韻,卻像箇泥塑美人。」
⑤胡也頻《光明在我們的前面》十三:「 珊君 仍然像一朵使人愛好的玫瑰花,在她身上顯露著 江 浙 女人的風韻。」
指詩文書畫的風格、情趣。
①《北史·楊素傳》:「 素 嘗以五言詩七百字贈 番州 刺史 薛道衡,詞氣穎拔,風韻秀上,為一時盛作。」
②清 李斗《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下》:「﹝沉業富﹞工行書,風韻天然。」
③郭沫若《蒲劍集·屈原考》:「它裡面寫的多是超現實的東西,充滿著超現實的風韻。」
謂食品的風味。
①宋 陶谷《清異錄·十遠羹》:「忌入別物,恐倫類雜則風韻去矣。」
②金 許道真 《眼兒媚》詞:「濁醪篘得玉為漿,風韻帶橙香。」
③元 陳德和《落梅風·陶谷烹茶》曲:「試烹來是覺風韻美,比羊羔較爭些滋味。」
指風聲。
①唐 劉禹錫 《酬竇員外旬休早涼見示》詩:「風韻漸高梧葉動,露光初重槿花稀。」
②唐 柳宗元《酬韶州裴曹長使君寄道州呂八大使因以見示二十韻》:「月光搖淺瀨,風韻碎枯菅。」
美學名詞

詞語概念
"風韻"是具有性意味的跡象、氛圍。情色在日語中被稱為"色香"。盛期的女人即刻喚醒色慾的魅力很難說是有"風韻"的,因為它一覽無余,過於直白。"風韻"好比是少女尚未長成,本人對自身魅力渾無自覺的青澀的未成熟的性感;再者是男歡女愛已成往事的半老徐娘,銘刻在身的記憶發散出的、若有似無的成熟女人的韻味。

詞語含義
"風韻",有時是以"嫵媚"、"妖冶"等形容的外露的姿態。但更多的時候,它是不期而至的,我們往往在出於預料的情境與之邂逅。無論漫步街衢亦或欣賞美術作品,那些審美對象總是呈現井然的規律和形式。其中不乏令人仰視的美、端莊的美,也有頗具攻擊性的震撼人的美。有時則與此相反。驀然間彌漫四周的不可名狀的朦朧風韻,讓我們情不自禁地陶醉酩酊。
"風韻"一詞的內涵隨著時代在演變。"風韻"被用來形容女性的時候,它表示女人的整體風韻。當然,它一開始就預示可能出現的男女交歡本身。不含任何性愛意味的"風韻"是不存在的,異性相吸的性關系早已預設於其中。
"風韻"本就是吸引異性的性魅力,不管本人是否意識到,風韻說到底也是以肉體的交歡為潛在目的的。然而一旦進入性行為過程,"風韻"一詞便不能派上用場。因為"風韻"表達的是男女處於彼此強烈吸引的性緊張里,卻尚未實現交合的、現在進行時的過程。男女一經結合,"風韻"即告消失,因此,"風韻"與肉體的交歡屬性完全相反。
"風韻"的日語是"色氣"。這個"氣"表達的是一種慾望、取向。作為接尾詞它表示"並非刻意為之的、不經意的狀態和感覺"。如此看來,"風韻"是被肉體交歡、性行為所吸引,但始終只有"跡象"的狀態,作為一種兆頭刺激想像力,然後逐漸地膨脹延伸。
接下來從"風韻"的積極的側面來看,它意味著某種心情、感受。因此我們應該說:"風韻"存於心不在焉的情色願望和它所發散的氛圍的中間地帶。
在這里必須指出的重要一點是,跡象、心情可以通過生理行為消除、化解。所以"風韻"不是生理行為的直接表達或誘因。於是乎,情慾由此從生理需求轉移到感性、感覺的層面。

描述方法
那麼,"風韻"又該如何描述呢?"風韻"是始露端倪的兆頭,在無意識狀態下呈現,然後自自然然地形成顯山露水的狀況。端倪本就是很難用意識捕捉的模糊曖昧的跡象。下意識里,一個不曾預料的狀況讓你怦然心動,好比走在路上忽有一股暗香襲來。這個感覺就是"風韻"。如果拿金錢和名譽打比方的話,追求"風韻"就好比是尚不能確定有多少成功把握時的那種渴望。說風韻,縱使千真萬確是向異性展示的媚態,也須是本真的性情在日常生活的間歇里不經意的流露,它是無目的、下意識的。換言之,當漫不經心的時候,作為某種必然趨勢,超乎人的意志,赤裸現身的媚態正是風韻。如果刻意為之,那不過是單純的獻媚罷了。
當一個人渾然忘我,或者投入於其他與性無關之事的時候,他正是把自己完全交給了本質上與異性密切相關的本能的宿命。"風韻"將身心交給命運之手的時候,不期然呈現在這個氛圍中,彷彿委身於阿彌陀佛之手般的甜蜜。
因此,"風韻"是在感覺層面上更加純化、濃縮的性的訴求,它是下意識的,而且拒斥男女交合的實現,這是"風韻"的特點。

顯露體現
女性胴體的風韻究竟怎樣顯露的呢?
首先,它應是聽其自然不做作的姿態、舉止。換句話說,它不是中規中矩的姿態,也不可能是刻意修飾邊幅的正裝打扮,而是看似有點漏洞(日語里與可乘之機同音)的平易近人的狀態。打亂姿勢意味著從世間規矩把自己解放出來 ;不再注意自己的姿態,等於讓自己回歸於不具名的存在。正面描寫男女交合的浮世繪追求的是與風韻截然相反的東西。而當要表達女人的風韻的時候,無論喜多川歌 還是鈴木春信,他們對女人的觀察堪稱細致入微,幾乎畫遍了女性的各種姿勢。被譽為大正浮世繪師的竹久夢二是這個傳統的優秀的繼承者,他畫得最多的首先是轉身的女人、回首的女人,然後是踟躕的女人、憑欄的女人、蹲坐的女人、扭身的女人,沒有一幅是正面描繪性的結合的。
●眼睛
說起眼睛,我們馬上想到"含情脈脈"這個詞。其實,毫不隱諱地表達慾望的眼神,毫無風韻可言。那樣的眼神給人示威的感覺,讓男人興味索然。按本篇的美學,沒有目標、沒有焦點,不定地遊走的視線,反倒讓人覺得這雙眼睛似乎在凝視女人自身,在用心品味自己。蒙娜麗莎的微笑的秘密在於她不知到底朝哪個方向的視線。有人說,蒙娜麗莎其實在望著鏡子里的自己,這個說法頗耐人尋味。笛卡兒愛上的也是眄視的少女。浮世繪畫家們深諳此道,經常畫一些可愛可惱的漂眼、低眉、眼珠上翻的飛眼等。眼睛的氤氳迷離的風韻便由此躍然紙上。
要說嘴唇,漫不經心、若有所思的天真無邪的唇才具風韻。嘴唇經常用來表達女人的性魅力,且有被濫用之嫌。略施脂粉的唇、神思恍惚的唇、輕輕叼著什麼的唇??幾乎被遺忘了的時候,唇,反倒立即顯出萬種風情。
不再是咀嚼食物或者聊天說話的工具,跳出日常生活的唇,看上去就是通往女人的肉體內部的路徑。忽而輕叼起手絹、衣袖,忽而將化妝道具銜在嘴裡的唇,怎麼看都是個活著的生命體。
心不在焉的少女無意中微張著的嘴,使人聯想起神秘的花瓣,或者某種果實的甜味兒。
●頸項
女人的頸項也很能傳遞風韻。脖子的功能平常是支撐頭部的,而人們往往被臉部吸引,容易忽略頸部的存在。但是,女人忽而低首時露出的頸、不堪重負似的低垂的頸、轉過頭扭過來的頸與臉龐與肉體沒有了關聯,卻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女人身體之孱弱、柔軟、韌性的特點。魅力無限,卻不會產生與肉體有關的深入一步的聯想。頸部的風韻通過滑落的發綹、披散的頭發得到強調,通過這個造型我們似乎窺見了偏離規矩方圓的生活狀態。
●頭發
出浴或剛洗過的秀發的風韻 , 被歷代文人墨客追捧。沐浴自然喚起對女人裸體的聯想。此外,泡澡的時候,女人是孤然自由的個體,完全放鬆忘掉女人自身,化作存在本身,所以自有平常斷然體察不到的韻味。且不說剛洗過的頭發、濕漉漉的黑發本身就是女性特徵,更讓人怦然心動的是,專心梳頭的女人把自己的性魅力拿捏在手裡,本人卻渾無自覺,堪稱風情無限。
蓬亂的長發一直都是小說和戲曲里瘋女人的象徵,這時的"風韻"是類似幽靈的那種,讓女人被神靈附體,擁有超越人的存在,甚或性本身時的無與倫比的感染力。

手是表達女人的風韻的最重要的形式。不過,性感的手決不是指指點點或者向誰招喚的手。擺脫了手本身的用途,不知所措百無聊賴地撫弄的手,抑或完全心不在焉以致於彷彿被遺棄在一邊似的手,簡直就是一個人的人生的化身,向讀者講述主人的人生故事。無論少女肉嘟嘟的手指,還是典雅的銀魚似的纖纖玉指,手指使人聯想到自由、獨立的生命體。手指之所以風韻無限,是因為它給人一種自由地享受自身存在的感覺。手指是在性愛過程中也能自由地表達快樂的肉體語言。
●腿
裙裾下微微露著的白皙的腿,是表達風韻的不可或缺的要素。腿的曲線強烈地暗示著女性特徵,使人聯想到它的微暗隱秘的終點。然而,腿又是行走、活動的日常工具,當腿在執行其物理功能的時候,很難把它看作性的對象。正是司空見慣的步行工具擺脫其功用的某一剎那,下意識地流露的性魅力,成就了難以名狀的性感氛圍。裸露的腳趾頭更是天真無邪的肉體的象徵,腳趾的表情暗示著某種快樂
●肌膚
露出肌膚、裸露的身體,讓人聯想到肉體的接觸,但這絕不是風韻。相反,遮住肉體的一襲衣裳,抑或彷彿拒絕觸摸似的、肌膚作為一個局部兀然獨立的美,使人在誘惑與拒絕之間陷入一種緊張,被肌膚之美而非女人的身體深深打動。肌膚的風韻往往將男人引向絕望。
●背影
女人的後影,或者半裸的背部可以說是體現風韻的典型的部位。女人有時以手輕掩前胸,卻很少意識到自己的背部。背部不是直接參與性結合的器官。背部,坦然展示肉體的存在,同時拒斥慾望集中到特定的點上。女人的背影或者背部的風韻即在於此。
人們說,從背影能看到一個人的命運。因為乍看沒有表情,亦不曾敘述或傾訴的背影,不知不覺間,無時不刻鐫銘著命運的碾痕。無聲無息地飄落下來的人生形態的落雪凝固在背影里。風韻,根植於男人與女人最為宿命的關系,背影也就出乎意料地,最為雄辯地講述著融到情愛這個宿命里的人。也正因為此吧,背影在沉默中發散著濃烈的男歡女愛的氣味。
客觀羅列風韻的要素可舉出幾個部分,但最為重要的是由這幾個部分構成的整體狀況、氛圍,以及介入其中的觀者的心情。如海德格爾所說,心情是一個人的知、情、意匯為一體成為緩慢的傾斜、朝某個方向被吸引過去的過程本身,而人生往往就是過程而已。

構成因素
風韻的最大因素是朦朧、隱諱。有足夠的性魅力卻遮蔽著,讓它慢慢滲入氛圍,風韻由此而生。
伊東深水題為《手指》的作品將這些要素網羅無遺。九鬼周造的俳句說道:"透過明石(和服面料名)隱現的朦朧緋縮緬(襯料名)。"大意是透過薄薄的明石縮做和服,緋縮緬做的貼身短內衣或寬腰帶隱約可見。俯身坐著的這個女人意識不到這一點,依然緊綳著豐滿的腰身,緋縮緬的顏色清晰可辨,強烈地暗示快樂。薄薄的黑色明石縮遮住了讓人極為敏銳地聯想到終極快樂的緋縮緬,使肉體退隱到遙遠的想像空間。這時女人腰部的肌肉完全處於無意識狀態,這才是不同於瑪麗蓮· 夢露似的特地強調甚至劇烈擺動腰肢的性感展示的"風韻"的境界。誘惑、刺激的同時遮掩、隱去,通過暗示升華到感知層面。一些小道具可以達到這個目的:用蒲扇輕掩嘴角、以御高祖頭巾包住頭和雙頰、將臉藏到陽傘里等等。此外,檐端、籬笆、葦棚、蚊帳、垂簾、拉門、陣雨等也是常見裝置。
以上篇幅講述了給人帶來朦朧的強烈感動的風韻緣何而生。它不是分別訴諸於頭腦、身體或者情緒,而是使整個身心為之深深打動的感動。如果讀者不曾品味這種感動的話,無論用怎樣的語言加以描述都會覺得虛無縹緲。說到"品味",日本人的官能體會不僅停留在口舌之味覺層面,它往往延伸到音樂、繪畫、欣賞自然等領域里。

品味方法
品味這一行為,並不是某人靠個人的味覺創造對象。相反,它意味著主體放棄自我融入對象的氛圍,共同體會與所有無關的、非創造而是自然形成的濃厚魅力。品味,不是單純的理解,它同時包含肌膚的感覺和舌頭的觸覺這類生理認知 ;它不會發展為佔有欲,而是作為情感徐緩地得到開放。
對風韻的體驗,還是用品味最為合適。如同薩特指出,認識從根本上意味著吸收和消化,這一點與兩性的
同化如出一轍。
試舉一例。傍晚在京都的祗園一帶漫步,如果趕上節慶,家家張燈結綵,時而傳來三味線壓低的旋律。偶爾有女人的短促嬌聲入耳。僅僅這些,就足以讓我們感受到萬種風情。風撩動新橋河岸的柳樹,舞妓的圓木屐聲漸行漸遠。聲音的主人不知是誰,也不知她在做什麼。但是這個場景分明有著一種遠離生產性日常生活,跟直奔目標的功能性工作相反的、朦朧曖昧,不是精心安排卻強烈地吸引我們的某種魅力。這種風韻,只有在被體味時方始呈現。
由此可見,風韻,在廣義上是放棄目的性、跳出意義的世界時呈現出來的人生原貌、體味方式,換一種說法便是存在主義的氛圍。當然,風韻的背後自然有弓弦般綳起來的性慾望的緊張。而即便是關於性,東方人也不會將它封閉在個人的殼內,反而坦然委身於自然的節律進行交合。從西方個人主義倫理觀的角度看這似乎有放縱之嫌,但是東方人認為性的快樂並不僅僅是一對一的個人化的東西。風韻,不是針對特定人有意釋放的,它也不是什麼人能占為己有的東西,因為風韻是開放的、相互滲透的魅力。

西方觀念
毋庸置言,直白袒露的、與個體性行為直接相關的慾望與"風韻"是格格不入的。然而,事實上在西歐,這種露骨的個人慾望公然被認可是自從進入人們誤稱之為"文藝復興"的近代工業主義時代以後,准確地是 17世紀以後的事。我們以"東方"和"西方"劃分文明,但直到公元前後,希臘、波斯、埃及在世界文明版圖上仍屬於東方,整個中世紀也是伊斯蘭文化占據主流;以康斯坦丁堡為中心的東羅馬帝國、非洲北岸、地中海沿岸諸島、西班牙地區也曾屬於絢爛的伊斯蘭文化圈。
後來,發軔於猶太教的基督教文明逐漸滲透西歐半島,並且在吸收東方文化的過程中日漸成熟起來。僅就男女性愛及其表達來看,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精神至上式的愛欲與近現代以後的性文化未必是同質的。
回顧歐洲藝術時我們不難發現,從羅馬時代到文藝復興前期以及哥特時期的性愛的表現形式可以說是內斂的,女人向著上帝敞開的風韻營造出濃重的氛圍。波提切利的裸婦身披薄紗出現,其裸體的魅力也並非指向特定異性。她們就是女神,四季自然的化身,因此對自身的性魅力渾然無知,也無意關注。順其自然袒露的這些裸體讓人覺得風韻無限,理由即在於此。
艾魯· 格列柯作品裡的女人,有的剛被告知受胎,有的出神仰望天上的聖靈。畫面的色彩極其濃重,女人的胴體極富戲劇性地激揚、豐滿。然而不知何故,格列柯筆下的女人沒有一點色情味道,遠不能喚起性慾。那是因為在格列柯作品中的人和自然雖都是十分逼真寫實的,但一切均沐浴於神的光芒下,作為神的作品被置於井然有序的視線里。不管這些女人多麼豐腴,擺出的是多麼煽情的姿態,她們的眼神永遠是追隨天上的存在,女性本身的肉體可以說心不在焉地棄置。恰恰這個時刻,一種難以名狀的風韻從畫面升騰、滲透出來,甚至讓人覺得超越裸體本身的強烈的性氛圍使空氣都變質了。
不過,翻開近現代繪畫史,更多的畫家都熱衷於正面描繪富有個性的展露無遺的胴體及其慾望。因為它也算得上是人類史上的一大發現吧。然而,也有一批畫家作為細小的支流,一直在暗中摸索、孜孜表現東方女性的"風韻"。今天人們開始重新考量"風韻",這股涓涓細流綻放出新鮮而強烈的光芒,使漸行漸遠的"風韻"在審美的地平線上再放異彩。

⑼ 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描寫的人物是

與「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瞋視而有情。」一樣,描寫的是賈寶玉。

原作者:曹雪芹 出處:出自《紅樓夢·第三回》

解釋:對賈寶玉外貌的描寫,形容其極好看。

賈寶玉自幼深受賈母疼愛,游於溫柔富貴鄉,專愛作養脂粉,親近家裡姐妹和丫鬟;他與林黛玉青梅竹馬,互為知己,發展成一段世間少有的純潔愛情;他重情不重禮,結交了秦鍾、柳湘蓮、北靜王等有情男子;他喜歡詩詞曲賦之類性情文學,厭惡四書和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學,把那些追逐科舉考試、仕途經濟的封建文人叫做「祿蠹」。可是到頭來「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

他所愛的清凈女兒們死的死,散的散;自身又在家族安排下糊里糊塗與薛寶釵結婚,致使林黛玉淚盡而逝;再經抄家之痛,越發唬得他瘋瘋傻傻。

為了報答天恩祖德,也為了盡快了卻塵緣,他以高魁貴子重振家業。最後情極而毒,懸崖撒手,跟隨一僧一道出走,回到青埂峰,「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

(9)文字天然風韻圖片擴展閱讀

頭上戴著束發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著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絛,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鍛排穗褂,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鼻如懸膽,睛若秋波。雖怒時而似笑,即瞋視而有情。

頭上周圍一轉的短發,都結成小辮,紅絲結束,共攢至頂中胎發,總編一根大辮,黑亮如漆,從頂至梢,一串四顆大珠,用金八寶墜角,身上穿著銀紅撒花半舊大襖,仍舊帶著項圈、寶玉、寄名鎖、護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綾褲腿,錦邊彈墨襪,厚底大紅鞋。

越顯得面如傅粉,唇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若笑。天然一段風韻,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極好,卻難知其底細。

⑽ 關紫蘭的人物生平

關紫蘭,廣東南海人,1903年出生於上海一個富裕家庭。從事紡織業的父母除經營外,還親自為棉布設計圖案。誕生在這樣環境里的關紫蘭,對美術表現出異常的興趣。父母見了心裡暗喜,在其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時,有意識地往藝術方面培養。關紫蘭十幾歲時,便考入上海神州女校圖畫專修科,後轉入中華藝術大學學畫。
1927年,關紫蘭以優異的成績從中華藝術大學畢業。6月,該校舉行美術展覽會,200餘幅師生作品風格各異、琳琅滿目。當時有名的《良友》畫報編輯梁得所和作家高長虹等應邀前往參觀。關紫蘭展出的是一幅名為《幽閑》的作品,旁邊還附有她的照片,並配有文字說明:「關紫蘭女士(本屆優等畢業生)」。照片中她左手優雅地托著下巴,安靜地望著外面的世界,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就這樣,她的油畫《幽閑》被選中,連同她的照片發表在當年《良友》畫報第17期上。
大學畢業的關紫蘭,並不滿足,她還欲去法國留學。可是老師陳抱一卻告訴她,學習西洋畫,不一定都要去法國,並說他在日本有熟人。於是在陳抱一的介紹和引薦下,不久,關紫蘭從上海來到了日本東京文化學院。
果然,日本學堂的優越學習條件和治學環境,比上海的大學強多了。這里不僅有詳實的美術史料,印刷精良的洋畫片,還有不少歐洲油畫原作的臨摹手稿。同時,關紫蘭還時常可以看到西洋大師們的原作畫展,真正領略西洋油畫的奧秘。在這里,她一方面學習日語,一方面廣泛地接觸起其他專業人士,對此她欣喜不已。
關紫蘭很有人緣,在日本留學期間,她又遇到兩位日本前衛畫家的點撥。他們是油畫家有島生馬和中川紀元,兩人均是留學法國的才子,諳熟各種油畫技術,尤其擅長法國野獸派的藝術,以形寫意的筆觸和大膽潑辣的色彩,簡約又熱烈的形體「變異」,沖擊著當時的日本畫壇上的陰陽怪氣。關紫蘭深得野獸派的放誕無拘之精髓,她用筆豪放,瀟灑自如,加上對色彩的極其敏感,使她在她的畫作中越發透露出堅強與宏偉,一派大家風度。
1927年8月,在中國公使館、日本東亞藝術協會、神戶又新日報館社、《上海時報》日本支局、每夕新聞社、華僑新聞社等單位的幫助下,關紫蘭個人畫展在神戶市順利舉行。近50幅作品,除佔多數的油畫外,還有木炭畫、水彩畫和鉛筆畫。此次畫展參觀者達千人之多,每天從上午8時到晚上9時,還是應接不暇,於是不得不加開晚場。畫展還受到中日專業人士的贊揚。日本內務部能勢氏覺得關紫蘭的筆觸宏偉,不亞二科會中之作。女畫家龜高文子等均認為關紫蘭的作品色彩鮮艷,構圖巧妙,贊嘆關紫蘭有藝術天才,稱贊中國人的頭腦特別具有美術性。
1927年8月29日《申報》第4版上,署名雪芬的記者,寫了篇《關紫蘭個展的觀感》,說到:「可見日本對於藝術的愛好和推尊,不數十年間,使粗鄙民族的社會里,一變而為文明化、藝術化的新邦,這點無論哪一個人都要承認的。回顧我國是應該如何努力,使我們的『美的國民性、光輝燦爛地表現出來』。我對於關女士這次的作品展覽會,表示相當尊意。」
關紫蘭在日期間還先後參加了日本的「二科」美術展、上野美術展、兵庫縣美術展。日本著名藝術月刊雜志《婦人——女士造型》對關紫蘭其人其畫作了詳細介紹,給予這位來自中國的女畫家高度的學術評價。
1930年,關紫蘭的油畫作品《水仙花》被日本政府印製成明信片在全日本發行,作品風格傾向表現主義。這對一個涉世日本畫壇才二三年的出道者而言,確為鮮見。
關紫蘭在日本人氣很旺,在國內刊物上也時有報道。1927年10月12日《北洋畫報》第128期上,刊載著關紫蘭的大照片:她坐在榻榻米上,右手擱在小桌上,桌上散放著一些書等,穿著一套學生服,白上衣,黑裙子,頸脖上戴著項鏈,面帶微笑。照片下面有一行字:「女畫家關紫蘭女士旅日攝影(女士之作品頗為東瀛人士所贊賞並曾公開展覽)。」同樣,1928年9月30日出版的《良友》畫報第30期上,刊出了關紫蘭的一張側面照,下面的說明寫道:「女士粵人,畢業於中華藝術大學,擅西洋畫,在日本開個人展覽會,大受美術界贊許。」
1930年,關紫蘭學成回國,在上海唏陽美術院任教。在教學的同時,她沒有忘記自己的創作,把在日學習的野獸派風格移植到中國文化的土壤中。關紫蘭具有把復雜造型簡約、單純化的能力,她能把東方的優雅含蓄與西方野獸派的激情奔放相結合,兼備中國民間藝術的色彩和造型。且善於運用裝飾性紋樣,使作品具有韻律感。
對此,國內刊物爭相報道刊載她的作品,他們不約而同地都把注意力放在她的作品和才情上,一點也不炒作,更不拿花邊、緋聞之類的作調料。《良友》更是情有獨鍾,分別在8月、10月兩期刊物上對她重點介紹,不僅有作品,有她本人照片,還有肇寧的大篇幅的文章評價:「固然,《水仙》是幅美麗而瀟灑的靜物,是她初期的代表作。但和近作《L女士像》《提琴》一比,就可以看出近期作品表現力更沉著,色調更美致清純,內容表現得更充裕而有可味,這也足證明近年間女士是如何努力而進步了。由於這些作品,誰也不難想像她藝術前途底進展是無限的。」
同年夏天,關紫蘭在華安大廈舉行個人作品展覽,她的《彈曼陀鈴的姑娘》、《湖畔》、《綠衣女孩》、《秋水伊人》、《慈菇花》、《藤蘿》、《小提琴》等一系列佳作如泉湧出。參觀者異常擁擠,文藝界許多名人到會,宋子文先生出席油畫開幕式並給予贊譽。這次是她學成歸國後的首展,這位藝術潮流的前衛人物,所帶來的作品其新穎的繪畫面貌無異是吹進畫壇的一股新風。自由奔放的用筆,雅緻又鮮艷的色彩,與 「寫實主義」風格截然不同。當時評論家金冶先生清晰地預見到關紫蘭繪畫的長久意義,他在《時代》雜志上著文稱:「關女士的畫,富有色彩而不辨輪廓,完全用直覺去表現圖象,所以在關女士的畫風中,只有一種很簡單的形式,就是,幽秀華麗,大方新鮮。她的用筆奇特得很,是近代的浪漫派,實在的內容,離我們目下所要求的相差甚遠,可是她是遠處的一盞明燈。」
10年後,1941年,關紫蘭再次舉行畫展。人們此時驚奇地發現她的畫風有點改變,關紫蘭已經放棄了變形、誇張,而轉入到寫實的手法中去,可是這種寫實,絕對不是庸俗,而是表現的、單純的、洗練的寫實。1931年前粗健的力與雄壯的氣勢,好像消失了,確實變成了像新女性的美一樣的畫面。關紫蘭的內心,蘊藏著無限的強力,所以畫面比1931年前更明快,更嫵媚,更甘甜,而內在的一切更真摯、更親切、更結實、更深沉了。
當時法國現代女畫家羅郎香也在上海開畫展,因此有人將她與關紫蘭作比較。1941年6月出版的《永安月刊》第26期上,溫肇桐在《女畫家關紫蘭》中說道:「蟄伏已過10年的中國女畫家關紫蘭,今年將在孤島畫壇,把10年來沉默中的苦索與研究,重予觀者以新的興奮,這是一個絕好的消息。」「不過,還得明白,關紫蘭雖則是現代中國的一位女油畫家,她的作品,不像羅郎香的只表現了女性的優美,又透露了女性的纖弱,她確有像寶石一樣晶瑩玉潤的色彩,有像天鵝絨一樣溫馨的畫面,有小鳥一樣活潑的筆觸。可是男性所特有的堅強與宏偉構成,在她的畫面中已經老早就有了,只要看1927和1928兩年連續出品『二科畫展 』的《靜物》與《西湖》就可以覺得的。」
1941年,關紫蘭舉辦的畫展中,大部分作品都是描寫祖國的大好河山,旨在喚起人們對美好家園的沉深熱愛,渴望和平到來的願望。她出現於公眾場合時,總是穿著中式服裝。她說,「越是在這個時候我越要表現出一個中國女人的端莊與優雅,我不怕,因為我是一個中國人。」表現出一個中國人特有的勇敢堅強與愛國熱忱。
特殊的時代背景造就了畫家坎坷而多舛的藝術生命。女兒梁雅雯回憶說,由於她有留日的經歷,抗戰時期,日本人幾次三番動員她出來為日本人工作,都被她拒絕了。這位畢業於中華藝術大學、受左聯影響頗深、滿懷愛國主義情懷的藝術家,以自己的方式來抵抗侵略者對祖國尊嚴的踐踏:作為畫家,不再參加任何與政治活動有關的展覽,不再依託官方或媒體興辦任何形式的展覽。作為社交界的名媛,深居簡出,拒絕參加任何與日本人有關的社交活動。「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決不肯趨勢調勢,她這種甚至不惜用「封殺」自己藝術的方式來表明對日本侵略者的抗議的行動,得到了大家的稱贊和尊重。
關紫蘭繼承了中華民族「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優良品德。關紫蘭的老師洪野,教學認真負責,對學生極為愛護。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洪野舉家逃難到佘山過去的天馬山一帶,貧病交迫,染病去世,只活了四十幾歲,撇下寡妻和年幼的子女。但關紫蘭永遠不忘啟蒙老師對自己的教育和培養,一直關心著他的後代,後來還慨然資助洪野的兒子上大學。
同樣,當關紫蘭已成為相當有名的畫家後,她仍沒有忘記陳抱一老師的培養和提攜,他們還是經常在一起畫畫,互相切磋,一起探討藝術上的問題。在陳抱一先生去世前的幾年裡,關紫蘭一直默默資助著因不願投靠日本人而在經濟上陷入窘境的恩師。直到陳抱一先生去世,也未曾向外人透露過半個字。 1949年10月後,關紫蘭住進了上海虹口區溧陽路上的寓所,與魯迅居住的大陸新村的山陰路僅一條小馬路之隔。在這里,她度過了她的後半生。
新中國的誕生和建國初期的建設高潮,著實地感染了關紫蘭,她開始嘗試畫一些反映時代變化的新題材。1963年她被聘為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同時又成為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和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在美協的組織下,她積極參加采風和各項創作活動。關紫蘭來到中國共產黨的建黨地——嘉興南湖,她年事雖高,卻精神矍鑠,即興畫了多幅鉛筆畫速寫,並在現場畫了油畫創作底稿,回滬後在此基礎上完成了有名的油畫《南湖紅船》的創作。
1964年,關紫蘭來到尚在建設中的工人新村——蕃瓜弄。她知道因「一二八」、「八一三」兩次戰爭這里形成了閘北棚戶區,進入1960年代後,政府著手拆除並改造成工人新村,這無疑是新上海發展歷史進程中的一個縮影。關紫蘭由此很激動,創作了油畫《番瓜弄》,並參加了當年美協舉行的油畫展,得到業界的關注。
出於對美好生活的天然敏感性,關紫蘭在這一時期留下了一批具有寫實主義風韻、畫面清朗、反映都市現實生活的作品。如《上海街景》、《靜安寺》等,畫作中標志性建築影影綽綽,蘇州河邊、黃浦江邊綠樹叢叢,質朴又不甘單調的市民服裝、人們不緊不慢的生活節奏、整潔但不繁華的馬路,關紫蘭用她那嫻熟的畫筆記錄下那個時代的上海獨特風情。
關紫蘭晚年雖鮮有大作問世,但其歷史上各個時期藝術作品的華彩並沒有隨著時光流轉而湮沒。1963年,時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的江豐發起為中國美術館徵集現代畫家作品的工作,經上海美協初選推薦,再由江豐等組成的專家組遴選確定,關紫蘭的油畫作品《少女》、《西湖風景》、《慈菇花》等四幅油畫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中國美術館對《少女》評價道:「畫作中透出東方女性的端麗和大方的氣質,畫傢具有把復雜造型簡約、純化的能力,筆觸粗獷、簡朴、洗練,色彩明麗且多施原色,可看出她在日本留學時受到了法國後期印象派和野獸派的影響,兼具中國民間藝術的色彩和造型。《少女》為畫家的代表作之一,畫面洋溢著溫馨親切的氣氛。畫家所作以人物肖像為主,亦有靜物、風景,且善於運用裝飾性紋樣,增加作品的節律感。」
關紫蘭與世無爭,卻有著簡單而堅定的做人原則。她似乎知道「文革」要來臨似的,在這之前已經很少再畫什麼了。據梁雅雯介紹,大致在「文革」前後,經常有人找她調查其他畫家的社會背景材料,使得她非常害怕繪畫這個她曾經熱愛至極的事業。有一點是肯定的,她是有意識把自己藏起來,她擱筆了,她不願意像有些人那樣違背內心畫一些迎合之作,她更不願意引起別人的注意,向她打聽別的畫家,出面作證。她希望被遺忘,她不在乎落寞與沉寂。
不過,她果真猜對了,洶涌的「文革」浪潮席捲全國。為防止畫作遭遇不測,家人們將舊作分散保存在家中不顯眼處,甚至無奈地把畫布從畫框中取下包捲起來。葉奇告訴說,好在他們家的牆壁是板條牆,內層是空的。於是,他們將不少畫作密封後放進隔牆,然後在外面重新糊上石灰。所幸後來未遭盛行的「抄家」滅頂之災,否則這內牆中的畫作恐怕也難保不遭劫。
但盡管如此,關紫蘭對生活依然充滿了信心。可能已成她的習慣,她會經常散步到南京東路上的德大西餐館和東海西餐館去喝咖啡,有時興致高,就到地處銅仁路上的上海咖啡館去喝一杯濃濃的咖啡。關紫蘭這種做人的逍遙心態,在激烈的階級斗爭年月里,也是迫不得已的最好方法。
關紫蘭的一生,可謂既清高又矜持,到了晚年,還每月去長春路拐角上的斯維美理發店修飾自己,時常不忘記在身上灑些高檔的進口香水,保持一種飄逸、清麗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尤其,她容不得那些「歌功頌德」的作品,認為那不過是垃圾一堆。1958年,關紫蘭相濡以沫的開牙科診所的丈夫去世,使她對人生,對繪畫有了更透徹的看法,也使她更加堅定地踐行著自己對藝術純潔性的堅守。始終不流於時俗,保持著自己的獨立人格。
「文革」後,她對中國美術的發展重新燃起希望,但畢竟年事已高,力不從心了,所以對年輕人充滿期待。1978年,她最疼愛的外孫葉奇參軍入伍。葉奇說,我能夠通過「政審」進入部隊,這對我外婆是種信任和鼓勵。第二年春天,關紫蘭不顧76歲高齡,風塵僕僕地來到野戰軍某部駐地,看望外孫,還抽時間指導有藝術愛好的戰士們作畫和輔導出黑板報。
關紫蘭一生除兩度負笈東瀛外,長期生活在上海。除此,與其最有緣分、去過次數最多、最為鍾情的地方就屬杭州西湖了。這不僅與她作品有關,更重要的是她認為西湖太美了,「濃妝淡抹總相宜」,確非同一般。1927年關紫蘭創作了成名作《悠閑》,畫中人物主角系作者自己,背景便是西湖。1930年創作的《秋水伊人》,作者完全將自己融合於西湖之中,升華為一種理想化的境界。中國美術館收藏的關紫蘭1929年油畫《西湖風景》,更是純粹以西湖為主題的作品,通過俯瞰取景,將西湖的秀麗景緻盡入畫中。她的「西湖」系列還有《湖畔》、《三潭印月》等等。梁雅雯告訴說,她母親常以杭州說事。1934年造訪杭州時她還特意光顧當地照相館拍攝留影。關紫蘭會騎馬,還會開車,當年她還曾興致勃勃地駕車游過西湖。
1981年,年近八旬的關紫蘭生前最後一次重遊西湖,再次親近她理想中的天國。她對家人說,人死了,什麼都沒了,開追悼會,既要別人請假,還要送花圈、送花籃,都要人家花錢,這不好。所以她留給家屬的遺願是:她過世後,不開追悼會、不要送花圈、不要放哀樂、不要戴黑紗,告別儀式也不要。她生前還幽默地關照家人:「我死後骨灰就撒在西湖裡,這樣你們還可以每年去一次杭州。」
1985年6月30日,因心臟病突發,關紫蘭卒於自己的寓所。

閱讀全文

與文字天然風韻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北京網鞋價格及圖片 瀏覽:213
動漫戰友圖片 瀏覽:891
兒童連心發型圖片 瀏覽:19
男生圖片帥氣高清頭像圖片 瀏覽:509
暖心的圖片唯美的女孩圖片 瀏覽:136
美女的小便真圖片大全 瀏覽:182
如何製作圖片電子書 瀏覽:635
手工水果擺盤簡單圖片 瀏覽:169
列印圖片怎麼居中 瀏覽:648
碎花點可愛圖片壁紙 瀏覽:788
中國紅包文字圖片大全 瀏覽:875
如何能看圖片上模糊的字 瀏覽:160
男生qq拍照圖片 瀏覽:640
李曉璐發型圖片 瀏覽:148
女孩閨蜜頭像圖片 瀏覽:989
可愛小斗圖圖片 瀏覽:504
用ps怎麼裁剪圖片 瀏覽:53
小林變成男生的圖片 瀏覽:508
男生女生頭部的簡筆畫圖片 瀏覽:715
頭像孩子圖片大全可愛 瀏覽: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