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可爱图片 > 战地最可爱的人图片

战地最可爱的人图片

发布时间:2023-01-29 07:44:00

① 白求恩为什么这么可爱

白求恩大夫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出无私奉献,而生活中的他也是非常的可爱。

白求恩原本是加拿大着名的胸外科专家,他在1938年年初来到中国,他的到来,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大批药品、显微镜、x光镜和一套手术器械。除此之外,白求恩还给中国带来了高超的医疗技术、惊人的组织能力。

为了保住伤员的性命,白求恩把自己的鲜血洒在了中国的大地上,当然,白求恩却表示自己是万能输血者,也就是说他是O型血。值得一提的是,白求恩还拿出自己带来的荷兰纯牛乳,亲自到厨房煮牛奶,烤馒头片,端到重伤员面前。看着伤员们吃东西,白求恩大夫也感到非常满足。白求恩大夫是一个技术精湛的战地外科医生,他除了做手术治疗之外,还亲自打字,画图,编写教材,给医务人员上课。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白求恩的确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

② 《谁是最可爱的人》背景故事是什么

《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创作背景是:

本文是建国初期一篇影响很大,传诵广泛的优秀通讯。写的是1950-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最艰苦阶段,志愿军战士英勇反击美国侵略军的英雄事迹。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由于领土争端,爆发了朝鲜战争。9月中旬美帝国主义纠集联合国部队,直扑我鸭绿江边。10月25日我国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谁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在2001年后不少版本的语文教材中被移除,《谁是最可爱的人》原文,虽然非常血腥残酷,但真的曾经让读者对英雄们充满了崇敬,也对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倍感珍惜。最关键的是对美帝国主义有着深刻的认识。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作家魏巍的一篇战地报道,以朝鲜战争为背景,赞颂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这篇文章于1951年4月11日被发表于《人民日报》头版,后来入选初中语文教材。

③ 《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松骨峰战斗的壮烈的

《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写的松骨峰战斗的壮烈:

1942年创作的长诗《黎明的风景》因成功地表现了抗日斗争的生活而获晋察冀边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鲁迅文艺奖金”。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1952年与白艾共同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长空怒风》后,1956年又与钱小惠合作写出了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代表作《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等。

④ 为什么称人民解放军为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时期,战地记者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着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文章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后,相继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现在不少版本的语文书已将此篇课文删除),文中塑造的形象影响了数代中国人。由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改编而成,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之后,解放军广泛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新时期,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仍然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建军宗旨,无论在保卫国家安全还是在抗灾抢险或经济建设中,都站在最前列。所以,人们仍然称人民解放军为“最可爱的人”或“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⑤ 谁是最可爱的人5段主要内容

穿越新中国七十年的文学长廊,有多少脍炙人口的佳作,不仅面世时被争相传诵,名重一时,而且历经岁月涤荡,至今仍珍藏在国人的记忆中。它们或因记录峥嵘历史而富于史诗品格,或因与时代同频共振而引起深刻共鸣;它们或以大胆的艺术创新赢得赞誉,或以隽永的文学形象深入人心;它们有的被改编成影视与舞台艺术作品,有的被谱曲传唱,有的成为书画家、雕塑家们的创作素材,在不同领域、以不同形式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光明日报》自2019年5月17日起,推出“新中国文学记忆”特刊,撷取七十年来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学作品,以对历史的回望,对作品的重读,对文坛旧事的重拾,和读者一起重温那一份温暖的记忆。《中华文学选刊》2019年10期选载了其中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新中国文学记忆”
1951《谁是最可爱的人》
“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
陈剑晖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我国当代着名作家魏巍的代表作之一。这篇创作于1951年的战地通讯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事迹,成为几代人的深刻记忆。“最可爱的人”成为沿用至今的不朽称谓。可以说,这不仅是一篇喊出了那个时代人民的心声、具有历史坐标意义的优秀作品,而且是一篇鼓舞、教育了几代人的典范之作。“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的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正是因为他们的浴血奋战,才有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话语权;这在今天,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资料图片

毛泽东读了这篇作品后,立即批示“印发全军”

魏巍发表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影响了几代人的红色经典。发表这篇作品时,魏巍三十一岁。这篇作品是魏巍1951年2月从朝鲜战场前线采访回国后一气呵成写就的。戏剧家、《解放军文艺》主编宋之的看后,首先被感动了,他立即说:“马上送《人民日报》!”当时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的邓拓看后也十分激动,破例决定将此文放在头版社论位置发表。

《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先刊发于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头版
1951年4月11日,《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人民日报》发表,这篇只有三千五百余字的通讯特写,发表后立刻掀起了一股热潮,受到读者广泛欢迎。毛泽东读了这篇作品后,立即批示“印发全军”,并建议其他领导人认真读一读这篇作品。
朱德总司令读后也连声称赞:“写得好!很好!”1953年9月23日,周恩来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文代会上作报告时说:“我们就是要写工农兵中的优秀人物,写他们中间的理想人物。魏巍同志所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类典型的歌颂。它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战士。我们就是要刻画这些典型人物来推动社会前进……”讲到这里,他竟推开了讲稿,对着话筒大声说:“在座的谁是魏巍同志,今天来了没有?请站起来,我要认识一下这位朋友。”这时,全场都望着从座位上站起来的魏巍,热烈鼓掌,周恩来对他说:“我感谢你为我们子弟兵取了个‘最可爱的人’这样一个称号。”
《谁是最可爱的人》也受到了同行的好评。丁玲在《读魏巍的朝鲜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与〈冬天和春天〉》中,也对魏巍的通讯作了充分肯定:“魏巍同志,不久以前从朝鲜回来,连续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两篇通讯,据说还在写下去。这两篇通讯,我都以极其欣悦的感情读过了,并且常常以这种感情去回想它。为什么我会这样不能把它随便地放过去呢?因为我觉得不只是由于他写得好,人们还可以从这两篇通讯中,看出来它替我们的创作工作解决了些问题,对我们文艺工作者、作家们,说明了些问题。”“这两篇文章好在哪里,就是他写了英雄人物的思想活动。写了有崇高思想、有崇高品质的人物的灵魂。”
《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社会各个阶层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不管是在田野,还是在乡间,不管是校园,还是工厂,处处都有人在诵读这篇作品。北京各大学纷纷邀请魏巍去作报告。《人民日报》编辑部也请他去座谈,让他谈谈究竟是怎样写出这篇文章的。邓拓主持会议,并在会上朗读了文章的第一段。魏巍的发言整理为《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作为附录收入1951年冬出版发行的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初版中。
更令人振奋的是,《谁是最可爱的人》很快传到朝鲜前线。据杨柄、田怡、方东合着的《魏巍评传》记载,志愿军各部队的油印小报立即以显着位置转载,指战员们争相传阅。“最可爱的人”五个字叩击着每个人的心灵,整个前线沸腾起来!他们感谢魏巍代表祖国人民给予他们的崇高评价。将士们战斗意志更为之振奋,为了无愧于这个光荣的称号,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斗的同志回忆:“就在那天,我们赶着编印了一期前线快报。《谁是最可爱的人》被转载在头版头条。报印好,我们一人背了一大卷去追赶部队。我们觉得浑身是力量,即使横在我们面前的,是美国鬼子设下的二十公里宽的火墙,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一冲而过的。”

“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命名,既是作家魏巍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贡献,也注定了这篇作品具有持久的感染力

尽管《谁是最可爱的人》发表距今已近七十年,但重温这篇作品,仍感到温暖亲切,仍感动于那些“最可爱的人”。为什么一篇仅仅三千五百多字的通讯特写,在六十八年前能够产生那样巨大的轰动效应;在六十八年后重读仍能让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重拾起许多失落了的历史记忆?其中似乎隐藏着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
首先,这篇作品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在于它提炼了一个有着鲜明时代精神的爱国主义主题,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牺牲奉献的精神。
《魏巍评传》中记载,朝鲜战争爆发后,魏巍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当党中央决定出兵后,他赴朝参战的愿望分外强烈。1950年12月,魏巍终于接到了任务,到朝鲜去了解美军战俘的政治思想情况。这些俘虏中不少是参加过“二战”的官兵,多数表现出厌战情绪。俘虏们思想各异,但都真切地感到,他们是遇到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最难对付的军队。有的说:“我觉得贵军的武器虽然差一些,但是作战素质真是好极了。我同德军、日军都作过战,没有任何一支军队有如此勇敢的精神,有如此熟练的夜战技巧,简直是天生的打仗专家!”完成这项任务后,魏巍又申请留下来,取道熙川、顺川、平壤等地,一路南下,奔赴前线采访了三个月。魏巍随军行动,在行军休息时,在战斗的间隙中,冒着敌人飞机大炮的袭击,抢时间进行采访。如采访英雄马玉祥和采访二次战役中最为壮烈的松骨峰阻击战参战部队的营长和通信员时,都是在战地前沿的山坡上采访,而且几次才采访完。他在采访中观察、接触、了解了许多同志,有立功受奖的英雄,也有普普通通的战士。他看到战士们嘴唇干裂,耳朵震聋了,眼睛熬红了……同志们用干焦的嘴唇吞一口炒面、咽一口雪,坚持战斗,电话员每天几十次地去接被敌军炮火击断的电话线……这些无不使他感动。
1952年魏巍在朝鲜前线采访模范护士 资料图片
魏巍在《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谈道:“我能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基本的原因,是我们的战士的英雄气魄、英雄事迹,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感人,而这一切,把我完全感动了。”正是这种思想感情,以及对朝鲜前线志愿军战士的深入了解和认识,使魏巍能在许许多多的采访和感受中提炼出“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样一个内蕴丰富的主题。这一主题既深刻地概括了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格,又传达出亿万群众对志愿军战士的崇敬、热爱之情,因此,才能在广大读者中激起强烈共鸣。虽然时间已流过近七十年,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已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但世间有些东西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的,比如说美好的历史记忆、热爱祖国的情感、对理想主义的向往等。不管什么时代,任何为社会做出贡献、感动了社会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可爱的人”这个称呼是可以跨越时空而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命名,既是作家魏巍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贡献,也注定了这篇作品具有持久的感染力。
其次,《谁是最可爱的人》虽然侧重于写战争,写战争中“最可爱的人”,但它的落笔点、作者的写作动机其实在于和平与幸福。作品在结尾写道:“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用设问的句式,提醒身处和平的人们要珍惜身边平凡的幸福,不要忘记惨烈残酷的战争岁月,更不能忘记那些为了保卫和平与幸福而浴血奋战的“最可爱的人”。这正是《谁是最可爱的人》潜在的思想价值,也是它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这篇英雄赞歌,成为抗美援朝的时代最强音,也成为今天宝贵的精神财富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作品虽材料繁多,但由于作品紧紧围绕“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中心,以意运法,故繁而有序,多而不乱。这篇作品还具备一个重要的写作原则——简洁。据魏巍介绍,他在采访过程中获得的故事素材有二十多个,但他不是将所得的素材统统堆积起来,而是从中精选出三个最具典型意义、最具思想含量的故事,再将其连缀成篇,这反映了作者化繁为简的独特匠心。
诞生于战火中的这篇英雄赞歌,成为抗美援朝的时代最强音,不仅在当时大大地鼓舞了前后方的抗美援朝斗争,而且数十年传诵不衰;不仅将世世代代激励中国人民发扬志愿军的精神去保家卫国、建设祖国,而且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作者:陈剑晖,系广州大学文学思想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有删节,全文见《中华文学选刊》2018年第10期
选自2019年5月24日《光明日报》

在我的记忆中,新中国成立之后,还没见哪一篇文章,能够获得如此殊荣:毛泽东批示——印发全军;朱德连声称赞——写得好!很好!它为子弟兵树起了一座丰碑;它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名词;它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这便是红色经典《谁是最可爱的人》。
初读这篇文章是在初中的课本上,那时老师讲解课文主要是总结中心思想和归纳写作手法。中心思想主要是文章中所歌颂的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和朝鲜人民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而那种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英雄气概是用悲壮故事和感人细节表现出来的,比如,你把山顶的土“打翻了”,我就让你的尸首在“山前堆满”;你汽油弹的火焰把阵地“烧红了”,我就让你的血把“山岗流红”,还有对烈士遗体保持着各种搏斗的惨烈姿势,一一予以详尽描写,使我们对最可爱的人产生由衷敬仰的同时,也对敌人产生了刻骨仇恨。而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又写了最可爱的人的另一面。我们的战士,对敌人是这样恨,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接着便娓娓道来地讲志愿军战士烈火中救人和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故事。这一“恨”一“爱”,淋漓尽致地告诉读者,最可爱的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无产阶级国际战士。就写作手法而言,文章在议论和抒情时用了大量的排比句,使之产生了较强的阅读快感和感人的力量,也使志愿军作为最可爱的人这一形象,更加深入人心。魏巍谈作品创作体会时说:“‘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题目,是从我心底跳出来的,是从情感的浪潮中蹦出来的。”我完全相信。
事实上也是这样,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而只有抗美援朝战争留下了“最可爱的人”这个光荣称谓。新中国成立后的几次局部战争,还有当人民子弟兵在执行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重大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出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和无私牺牲奉献精神时,人们仍用“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去赞美他们,这样,谁还有理由怀疑《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呢?
若干年后,当我重读《谁是最可爱的人》,那种激情澎湃的情绪还在,但主要不是来自其艺术上的感染力,更多的是由于历史与情感的真实性。作者笔下的英雄不仅为一代又一代的人点亮了理想的灯,并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深层次地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人们崇拜英雄,向往崇高,把争做新一代最可爱人,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和精神守望。除此以外,通过读这篇具有历史记忆的文章,对那场战争的特殊背景、惨烈程度及其重大影响,有了追问的理由和反思的意义。
1953年7月26日,历时两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交战双方谈判代表在板门店正式签订停战协议。鸦片战争以来,被称作“东亚病夫”的中国人在从未间歇的内忧外患中挣扎熬煎,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站起来的中国人敢于向美利坚为首的联合国军诉诸武力,而且逼得对手三次撤换战场上的最高指挥官,逼得对手在谈判桌上无条件地接受停战协定。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打出了军威国威,打出了一个军事大国的形象,打出了世界格局中属于自己的位置,取得了政治上、军事上、外交上乃至道义上全方位的举世瞩目的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和尊严,维护了亚洲以及世界的和平。同时,也让世界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正因为有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抗美援朝战争,才有中国几十年的和平建设环境,才有中华儿女的扬眉吐气,才有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建交,才有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地位和话语权。
在这里穿插一个小故事。一个国民党将军1949年被赶出了中国大陆,但他没有去台湾,而是定居在南非。在南非坐公交车有个规矩——白人才能坐前面。这个将军每次上车时,就主动在后面与黑人坐在一起,但有一次,他上车后向后面走去时,那个南非司机拦住了他,对他说,你是中国人,请你坐在前面。他从司机那里得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人,他仰天长叹。
1952年和1954年,苏联分别将中长路和旅顺口海军基地交给了中国政府。在抗美援朝战争的捷报声中,中国彻底收复了西藏和新疆,奠定了中国现在的版图格局。
若干年后,有些人对“抗美援朝战争该不该打”等问题提出争议,以上历史事实,就是最好的回答。
抗美援朝历史过去近70年,不管是研究这段历史,还是阅读与这段历史有关的文学作品和相关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成为绕不开的话题,因为它以歌颂志愿军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为最基本动力,感染和教育后人,从而融入人们的思想、生命与灵魂。但是,有一段时期,社会上物质主义盛行,英雄渐渐走出了人们的视线,走出了人们的脑海,走出了人们的记忆,甚至走出了人们的灵魂。“最可爱的人”这个称谓变得陌生了。
郁达夫有句话讲得非常好,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则是无可救药的。
历史不能遗忘,英雄不容亵渎。尊崇并守护人民英雄,是对历史和良知的尊重和捍卫,是对正义和秩序的坚守,是对信仰和未来的守望。
让红色经典《谁是最可爱的人》再红起来,让英雄的生命再开新花!
(作者:李西岳,系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原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作家)
评价及影响

……我们就是要写工农兵中的优秀人物,写他们中间的理想人物。魏巍同志所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种类型的歌颂。它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战士。我们就是要刻画这些典型人物来推动社会前进。同时,我们的理想主义,应该是现实主义的理想主义;我们的现实主义,是理想主义的现实主义。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理想主义相结合起来,就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摘自周恩来在第二次文代会上的报告
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以其强烈的国际主义的革命情感和对人民军队的热情赞颂,而传诵一时。
——摘自周扬在第四次文代会上的报告:《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
魏巍的散文,以文艺通讯为其主要形式,代表作首推《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虽只写了松骨峰战斗、马玉祥从大火中抢救朝鲜儿童和志愿军战士以苦为乐等三段故事,但由于选材精严,事例典型,却收到了以少抵多、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加上作者善于将形象化的叙事与抒情性的议论结合起来,既动人以“情”,又服人以“理”,使读者的认识能跟随着作者由感性向理性自然地飞跃,所以它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摘自《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下册)第17章第2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将《谁是最可爱的人》视为当代军旅散文的发轫之作也毫不勉强。《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等常被看作是战地通讯,被纳入新闻的范畴,其实这些作品融叙事抒情描写于一体,叙写真切、色彩绚丽、诗意与哲理相融合、行文舒展、文学意味浓厚,促进了通讯回归散文化,对后代很多作家都有影响。
——文学评论家、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朱向前
《谁是最可爱的人》和作者的其他战地通讯1951年被编辑成为《谁是最可爱的人》散文集,由于该散文集十分畅销,一年之内便再版,1958年又出了第三版。前后印刷30余版,还被译为俄文、朝鲜文、越南文、罗马尼亚文等。
1957年莫斯科国家艺术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俄译本。C·马尔科娃在序言中写道:“魏巍属于在中国人民觉醒起来进行革命、在动荡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那一代青年作家。1920年,他出生在河南省郑州市一个小职员家庭里。家境连年的贫穷,很早就使未来的诗人、作家经历了艰苦的生活,很早就促使他觉醒起来,抗议笼罩在国民党社会的不公平……魏巍的这些特写作品现在已经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在这些作品中,他真诚地赞美、歌颂朝鲜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他的每一篇特写,都浸透着难以遏制地相信普通人、相信人民的光明未来的信念。这些特写作品,现在仍未失去其魅力。”
1999年,为迎接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由《出版广角》策划的名为“感动共和国50本书”的问卷调查揭晓的50本书,《谁是最可爱的人》名列其中。
(饶翔 郭超整理)
选自2019年5月24日《光明日报》
题图与插图来源:《光明日报》微信号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

⑥ 谁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

魏巍:

原名魏鸿杰,1920年3月6日出生于河南郑州市的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从小酷爱读书的他,在县立第七小学学习期间就读完了《儒林外史》《元曲选》等古典文学作品,同时还看鲁迅、郭沫若、茅盾等我国现代作家的作品,给自己打下了文学基础。

这时的他已经开始尝试写诗歌、散文和小说等,并向当地出版的《华北日报》《大华晨报》《通俗日报》《中州日报》和《大东商报》等报纸的文学副刊投稿。从抗大毕业后,魏巍参加了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的“前方战地记者团”,于1939年初离开延安,奔赴晋西北抗日前线去采访。

⑦ 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家是谁

⑧ 朝鲜战场上有哪些英雄

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为了捍卫和平、他们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英勇无畏!一次又一次把侵略者打退,他们用血肉之躯保卫着朝鲜领土、保卫着朝鲜人民,他们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他们用顽强的意志、坚定的理想信念、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冒着冰雪、在极寒天气下与侵略者殊死搏斗,他们用年轻的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那些为了新中国解放事业、为了捍卫和平的英雄战士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全体中国人民永远怀念那些为了正义、为了和平英勇献身的英雄先烈!

⑨ 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苏文俊的简历

苏文俊是抗美援朝时第一批跨过鸭绿江的。1951年,时任志愿军某部一营一连班长的苏文俊,奉命带领一个加强班坚守上甘岭一号阵地。

刚进入阵地不久,敌人就对上甘岭发起猛攻,连续两昼夜,敌人以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出动3架飞机、20门大炮和五辆坦克轮番轰炸冲击。经过一番扫地式的进攻,一号阵地仍像一座钢铁堡垒,挡住了强大的敌人。当恼羞成怒的敌人以更猛烈的炮火对一号阵地发起第二轮攻击时,机智勇敢的战士们避开炮火躲进坑道。炮击过后,敌人如同蚂蚁一样向这块弹丸之地蜂拥而来,一名战士浑身捆满了手榴弹,手握3支爆破筒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加强班的战士坚守在一号阵地与敌人战斗了3天3夜,大部分战士壮烈牺牲。

阵地上只剩下班长苏文俊与两名身负重伤的战士。苏文俊的胳膊被子弹穿透了。他咬紧牙关用无线电向指挥所请求支援,指挥所回电说:支援不了,一号阵地已被敌人包围,你们要坚守阵地。他带着两名战士从坑道出来时,正好与爬上阵地的8个美国兵相遇。敌众我寡,不容迟疑,眼疾手快的苏文俊端起冲锋枪迅速撂倒两名敌人。剩下的6个敌人想分两路逃跑,来不及换梭子了,苏文俊顺手抓起身后负伤战士的大枪,赶上去,一个突刺把落在后面的敌人撂倒,然后端枪追上第二个敌人,在后腰给了他一刀。苏文俊拼掉了3个敌人后,等他返身回顾时,两个负伤的战士已牺牲了,他们与3个美国兵同归于尽。孤身一人的苏文俊凭着机智和勇敢,与敌人展开6个小时的周旋,居然拖住了敌人的进攻,为大部队的增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没过多久,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在授勋和颁发荣誉证书时,拍着苏文俊的肩膀说:“看你个子不高,拼起刺刀来勇敢无比,中国战士真了不起!”

苏文俊只身撂倒5个美国兵的消息迅速传遍整个朝鲜战场,志愿军总部号召全体将士学习苏文俊敢于刺刀见红的英雄气概。中国赴朝慰问团来了,着名作家巴金,专程到前沿阵地采访苏文俊后含泪写下了《英雄记》一书。着名战地记者魏巍在采写《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通讯时,也采访了苏文俊。着名艺术家常香玉向苏文俊赠送了纪念品,并和他合影留念。苏文俊因战功突出被中央军委授予“ 拼刺英雄”的荣誉称号。1953年10月1日,苏文俊作为战斗英雄代表被特邀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

战斗结束后,部队扎营在石家庄。当时,组织准备送他到军官文化班深造,可这位1945年入伍的老战士说,自己文化底子太差,13岁时从皖南老家随部队北上,在淮海战役中被身边爆炸的一颗炮弹震伤大脑,留下了后遗症。他不想日后成为部队的负担,于是推举了另一名战士上学深造。1958年的深秋,苏文俊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和他一起南征北战十几年的战友。

1962年,国家困难时期,他又像当年赴朝作战时那样义无反顾第一个报名到条件艰苦的井陉矿区。苏文俊下矿一干就是28年。直到1987年,苏文俊的身体实在无法在井下工作了,才到厂保卫科当了一名门卫。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经从苏文俊那身油光 亮的矿衣上看不到一丝功臣的痕迹,苏文俊也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过自己辉煌的经历,他不愿让别人因为他是功臣而迁就照顾他,他要像普通老百姓一样生活和工作。苏文俊的许多亲密战友后来都当上了高级干部,但他始终没找他们办过一丁点事。

苏文俊的三儿子九大继承父业,也穿上绿军装入伍到东北某团,领导无意得知他是老英雄的后代,提出特殊照顾他考学。苏文俊得知后,谢绝了领导的好意,表示要儿子与普通老百姓的儿子一样参与竞争。文化考试时,九大落选了,他退伍回了矿山,如今又继承父业下井当了一名煤矿工人。

苏文俊后半生的无名英雄之路走得极不寻常。由于企业近几年来亏损严重,退休工资经常发不出,去年他因战争留下的疾病恶化,患了脑瘫,几千元医疗费至今还未报销。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老工人,他体谅企业的难处,宁肯省吃俭用,也不为国家添丁点麻烦。病还未全好,又硬撑着身子到附近的厂矿、学校讲传统,话人生,他说要在有生之年抓紧时间,为下一代播下崇高理想的火种,让上甘岭精神代代相承。

一名上甘岭英雄的传奇人生
一名上甘岭英雄的传奇人生(-)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说井斤煤矿有位退休老工人是位“战斗英雄”,我们怀着对英雄无比崇敬的心请,准备对这位老英雄做深入的采访,经过几番周折,终于在一片被煤灰掩盖,简陋低矮的老屋找到了这位在上甘岭战役中只身杀死五名美国鬼子的“拼刺英雄”—一苏文俊。回忆起4 8年前朝鲜战场浴血奋战的往事,这位67岁的老英雄如叙昨日。 金日成在授勋和颁发荣誉证书时,拍着苏文俊的肩膀说:“你个子不高,拼起刺刀来勇敢无比,中国战士真了不起! 苏文俊是抗美援朝时第一批跨过鸭绿江的。1951年中旬,时任志愿军某部一营一连一班长的苏文俊奉命带领一个加强班坚守上甘岭阵地。一号阵地是一个海拔只有一百多米的小山包,距敌军阵地相隔不到200米,是上甘岭地形中的一个最为险要的阵地。 刚进入阵地不久,敌人就对上甘岭发动猛攻,连续两昼夜,敌人以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出动三架飞机、二十门大炮和五辆坦克轮番轰炸冲击。经过一番扫地式的进攻,一号阵地仍就像一座钢铁堡垒,挡住了强大的敌人。当恼羞成怒的敌人以更猛烈的炮火对一号阵地发起第十轮攻击时,机智勇敢的战士们避开炮火躲进坑道,炮击过后,敌人如同蚂蚁一样向这块弹丸之地蜂拥而来,一名战士浑身捆满了手榴弹,手握三支爆破筒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加强班的战士坚守在一号阵地与敌人战斗了三天三夜,大部分战士壮烈牺牲。 阵地上只剩下班长苏文俊与两名身负重伤的战士。苏文俊的胳膊被子弹穿透了。他咬紧牙关用无线电向指挥所请求支援,指挥所回电说:支援不了,一号阵地已被敌人包围,你们要坚守阵地。他带着两名战士从坑道出来时,正好与爬上阵地的八个美国鬼子相遇。不容迟疑,眼疾手快的苏文俊端起冲锋枪迅速撂倒两名鬼子。剩下的六个鬼子想分两路逃跑,来不及换梭子了,苏文俊顺手抓起身后负伤战士的大抢,赶上去,一个突刺把落在后面的鬼子脑瓜劈开,然后端枪追上第二个鬼子,在后腰给了鬼子一刀。苏文俊拼掉了三个鬼子后,等他返身回顾时,两个负伤的战士已牺牲了。他们与三个美国鬼子同归于尽了。 夜幕降临,阵地上只有苏文俊一人,仍然有小股敌人来进攻。苏文俊拖着负伤的腿一会儿在左边用冲锋枪扫射,一会儿又转到右边扔手榴弹,利用着夜幕这个天然的屏障对敌人实施佯动防守,机智勇敢的苏文俊让敌人不知虚实,不敢贸然进攻,居然唬住了鬼子,没有一个敢冲上来。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在这敌众我寡的关键时刻,苏文俊独自一人坚守在一号阵地,拖住了敌人的进攻,为志愿军部队占领上甘岭的有利地形创造了条件。 午夜时分,指导员带着增援部队来了。他拉着苏文俊的手说:“你们班个个打得非常勇敢,拖住了鬼子的进攻,上级决定给你们请功。”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在授勋和颁发荣誉证书时,拍着苏文俊 的肩膀说:“看你个子不高,拼起刺刀来勇敢无比,中国战士真了不起!” 面对鲜花和荣誉,这位战功赫赫的英雄三次拒绝做官,志愿到煤矿当了 一 名普通工人。 苏文俊只身撂倒五个美国鬼子的消息迅速传遍整个朝鲜战场,志愿军总部号 召全体将士向苏文俊学习,学习他敢于刺刀见红的英雄气概。中国赴朝慰问团来,着名作家巴金,专程到前沿阵地采访苏文俊,巴金和这位小战士谈了整整三天三夜,最后被他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含泪写下了《英雄记》一书。着名战地记者魏巍在采写《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通讯时,也采访了苏文俊。着名艺术家常香玉向苏文俊赠送了纪念品,并和他合影留念。同年年底,苏文俊因战功突出被中央军委授予“拼刺英雄”的荣誉称号。 第二年春,苏文俊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不久,这位战功卓着的战斗英雄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在中南海,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赴朝作战英雄合影留念。至今,苏老英雄还完好无损地保留着这帧珍贵的相片。1 953年10月1日,苏文俊作为战斗英雄代表被特邀上天安门城楼同毛主席一起参加国庆观礼。 美丽的鲜花,没有让英雄浮躁;闪亮的奖章,没有让英雄骄傲。朝鲜战争结束后,苏文俊又以一名普通指挥员的身份,三次从部队疗养院跑出来,拖着病弱的身体,拒绝组织的照顾,跟随部队穿过二郎山,参加西藏平叛的战斗。战斗结束后,部队扎营在石家庄。当时,组织准备送他到军官文化班深造,可这位1945 年入伍的老战士说,自己文化底子太差,13岁时从皖南老家随部队北上,况且在淮海战役中被身边爆炸的一颗炮弹震伤大脑,留下了后遗症,他不想日后成为部队的负担,干脆推举了另一名战士上学深造。1958年的深秋,苏文俊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和他一起南征北战十几年的战友,离别了陪伴他十几载的钢枪,这位安徽小伙翻出箱底那套崭新的军装,缀上大大小小的23枚荣誉勋章,曾经的枪林弹雨,曾经的光荣与梦想,都浓缩在一张小小的相片里,为他的军旅生活划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⑩ 为什么说军人在战场上是最可爱的人,退役后是最可怜的人

军人就算没有上战场也是最可爱的人,不打仗,抗洪抢险,救灾救险,总是冲在第一线,退役之后可能受到地方不公平待遇或没有按照退军人保障相关规定给予优待,很多退件家庭比较困难

阅读全文

与战地最可爱的人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古代女孩图片简笔画图片大全 浏览:519
卖羊肉女生图片 浏览:405
动漫网球女生图片 浏览:806
日系遮肉衣服搭配图片 浏览:34
女生背景图片冷淡风 浏览:410
踏实文字图片 浏览:453
长安铃木suv报价及图片大全 浏览:46
撞色系男生图片大全 浏览:675
看家护院可爱图片 浏览:934
蓝色头发图片女生 浏览:112
男生下跪求婚的动漫图片 浏览:390
好看女孩图片大全 浏览:623
怎么去除掉图片上的文字涂鸦 浏览:446
黄色衣服穿搭男图片 浏览:15
无论如何要保持浪漫的图片 浏览:930
美女冬季穿搭大全图片 浏览:579
珠宝短发发型图片 浏览:389
暗色系图片女生头像 浏览:990
当女生跟男生说话时图片 浏览:981
象牙手串价格图片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