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鼠和竹鼠又什麼區別
竹鼠
竹鼠(學名:Rhizomyidae),是屬竹鼠科、竹鼠屬的一種動物。以竹子、芒草、植物莖稈等為食。因吃竹而得名。此為野生物種十分珍貴,全世界共計有3屬6種:非洲竹鼠屬2種(東非的特有種)、竹鼠屬3種、小竹鼠屬1種(亞洲特有,見於中國中南部,如湖南省郴州地區),在中國有1屬3種。棲息於非洲東部和亞洲南部的熱帶與亞熱帶森林、灌叢和竹林中。它體大肉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毛皮絨厚柔軟,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葯用價值。在中國已被大規模養殖,已成為具有經濟效益的養殖產業之一。
竹鼠呈體鼴型,外形粗壯似鼢鼠。呈圓筒形。頭部鈍圓,吻較大,眼小,耳隱於毛被內。尾上均勻地被有長而細軟稀毛,透視可見皮膚。前足較細小,爪亦短,但強壯適於挖掘。第2與第3指爪幾近相等。
頭骨粗壯堅實,顴弓外擴,骨脊高起,肌肉發達;上門齒特別粗大,共有16顆牙齒。其中中華竹鼠體型粗壯,呈圓筒形。四肢短小,但粗壯而具爪,是運動器官和挖洞取食的工具。尾部短小,門齒粗大臼齒短小,具有嚙齒目動物的特徵。
竹鼠成體長約30~40厘米,個別種類,如大竹鼠的體長可達45厘米,體重2~4公斤;趾強爪尖;全身披長毛,但尾無毛或短而稀,較鼢鼠長;體色隨年齡而不同,從深色到淺色,幼體的毛色比成體的毛色深。周身均為深灰黑色。成體身體背部毛色為棕灰色並長有百尖針毛,吻部及兩側的毛色略淡,身體的腹部毛被較為稀疏,色白而暗其間也雜有閃亮的細毛,透過毛被可看到粉紅色的皮膚,個別個體的足背與尾部的毛色均為灰棕褐色。
2. 人可以吃的小老鼠是什麼鼠
竹鼠,山鼠(客家特產)其實老鼠也可以吃,就看你敢不敢!
3. 山老鼠和其他老鼠的區別,能吃嗎
主要區別有,形態特徵不同、生活習性不同、食用價值不同,具體如下:
一、外形特徵不同
1、山老鼠
山鼠,又名山地鼠,身體肥壯,毛色背部棕褐色,毛基灰白色,毛尖棕黃色,頭及背部雜有栗黑色的毛。腹麵灰白色。尾毛兩色,上面黑褐色,下麵灰白色。
二、生活習性不同
1、山老鼠
生活在海撥1000米左右叢林中,主要以香菇,筍,地瓜等為主食,性情兇猛,且貪婪。為了活命,山鼠每日必須四處活動,尋找可以充飢的食物,又因為擔心被蛇、鷹等天敵吞食,山鼠們總是小心翼翼,戰戰驚驚,一有風吹草動,立即魂飛魄喪地四處分散,逃回洞穴。2、老鼠
老鼠常出沒於下水道、廁所、廚房等帶菌場所與干凈場所來回行動,經由鼠腳、體毛及胃攜帶物來傳播病原菌。老鼠白天藏匿,夜間出來活動,來無影去無蹤,從來不與人打照面。食性很雜,愛吃的東西很多,幾乎人們吃的東西它都吃,酸、甜、苦、辣全不怕,但最愛吃的是穀物類、瓜子、花生和油炸食品。
三、食用價值不同
1、山老鼠
山鼠肉味道鮮美,是上等的營養補品。江西,福建等地素來就有吃"山老鼠臘"的傳統。
2、老鼠
老鼠是很多疾病的貯存宿主或媒介,對人類有傳播疾病的鼠疫,不但不能食用,而且對人類有害。
4. 如下圖的圖片誰有就監獄里照的那種相。一個人拿著牌子、背景是身高圖的那種、
5. 白肚山鼠是國家保護動物么
這是竹鼠,鼠族竹鼠科的一種動物,看起來呆萌可愛,卻是竹林的剋星,以愛吃竹子聞名,會破壞竹子的根、莖、葉等。
我國主要生活著中華竹鼠、銀星竹鼠、大竹鼠、花白竹鼠、小竹鼠等。
竹鼠肉質細膩、鮮美可口,風味獨特,是一種營養價值高,屬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野味,也是改善人們食物構成的一大補品。因此,野生竹鼠被大量捕捉。
最終,這種竹林的破壞者,也被吃成了國家「三有保護動物」。
6. 白肚鼠在中國受保護嗎
白肚鼠學名叫做白腹鼠,在中國是受到保護的,不可以隨意的捕捉和販賣。
白腹鼠主要分布於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江西、廣西、陝西、青海、雲南、四川、西藏、福建、浙江等地,主要生活於熱帶、亞熱帶森林、田野。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
該物種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6)可愛的小山鼠圖片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
第六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義務。禁止違法獵捕野生動物、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
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權向有關部門和機關舉報或者控告違反本法的行為。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機關對舉報或者控告,應當及時依法處理。
第二十二條獵捕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應當依法取得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核發的狩獵證,並且服從獵捕量限額管理。
第二十三條獵捕者應當按照特許獵捕證、狩獵證規定的種類、數量、地點、工具、方法和期限進行獵捕。
持槍獵捕的,應當依法取得公安機關核發的持槍證。
7. 山鼠的尾巴有多大
山鼠是一種小動物,又名山地鼠。體長約17cm,尾長短於體長。耳短而厚後足較粗大,長於33mm。乳頭6對。毛色背部棕褐色,毛基灰白色,毛尖棕黃色,頭及背部雜有栗黑色的毛。腹麵灰白色。尾毛兩色,上面黑褐色,下麵灰白色。 產於貴溪市樟枰鄉(畲族),位於龍虎山的東面,武夷山的北面,海拔1968米高這中,它主要以香菇,筍,地瓜等為主食,當地人稱這為「香菇老鼠」。
山鼠和躲藏在人們家裡的老鼠不同。雖然同屬鼠類,都屬「蛇鼠窩」的動物,但山鼠比老鼠更肥壯,更龐大。為了活命,山鼠每日必須四處活動,尋找可以充飢的食物,又因為擔心被蛇、鷹等天敵吞食,山鼠們總是小心翼翼,戰戰驚驚,一有風吹草動,立即魂飛魄喪地四處分散,逃回洞穴。而躲藏在居民家的老鼠則不一樣,不但整日在人類建築起來的高樓大廈里安然入睡,免受風吹雨打的痛苦,而且還享受著衣食無憂的至高待遇。雖然偶爾也有「黑貓警長」的威脅,但自古以來,貓始終不能成為抑制鼠類繁殖發展的終極力量。甚至到了今天,風水輪流轉,人世間居然有「貓斗不過老鼠」的現象,讓曾經不可一世的貓大跌面子。不過,蝸居華廈的老鼠過於貪婪,飽食之餘,還老在三更半夜之時出來四處亂啃,咬壞門窗櫥櫃不算,有的還甚至咬傷了小孩的手指腳趾。因為好逸惡勞,作惡多端,所以無論到哪裡,老鼠總是成為人類口誅筆伐的對象,趕盡殺絕的目標[1]。
食用價值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山老鼠的肉需求越來越旺盛。江西,福建等地素來就有吃"山老鼠臘"的傳統。所謂「山老鼠臘」就是當地村民用各種自製的捕獸器將山老鼠活活地逮回寮棚,去毛開膛洗凈,置到焙籠,用文火加上少許的谷糠慢慢的烘乾後的山老鼠半烘乾山老鼠肉,「山老鼠臘」配上油鹽醬辣及砂糖,老薑,蔥蒜,茴香等佐料烹調,吃起來脆中帶韌,咬勁足,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