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可愛圖片 > 戰地最可愛的人圖片

戰地最可愛的人圖片

發布時間:2023-01-29 07:44:00

① 白求恩為什麼這么可愛

白求恩大夫為共產主義事業做出無私奉獻,而生活中的他也是非常的可愛。

白求恩原本是加拿大著名的胸外科專家,他在1938年年初來到中國,他的到來,不僅給中國帶來了大批葯品、顯微鏡、x光鏡和一套手術器械。除此之外,白求恩還給中國帶來了高超的醫療技術、驚人的組織能力。

為了保住傷員的性命,白求恩把自己的鮮血灑在了中國的大地上,當然,白求恩卻表示自己是萬能輸血者,也就是說他是O型血。值得一提的是,白求恩還拿出自己帶來的荷蘭純牛乳,親自到廚房煮牛奶,烤饅頭片,端到重傷員面前。看著傷員們吃東西,白求恩大夫也感到非常滿足。白求恩大夫是一個技術精湛的戰地外科醫生,他除了做手術治療之外,還親自打字,畫圖,編寫教材,給醫務人員上課。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白求恩的確是一個非常可愛的人。

② 《誰是最可愛的人》背景故事是什麼

《誰是最可愛的人》的創作背景是:

本文是建國初期一篇影響很大,傳誦廣泛的優秀通訊。寫的是1950-1951年抗美援朝戰爭最艱苦階段,志願軍戰士英勇反擊美國侵略軍的英雄事跡。

1950年6月25日,朝鮮半島由於領土爭端,爆發了朝鮮戰爭。9月中旬美帝國主義糾集聯合國部隊,直撲我鴨綠江邊。10月25日我國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誰是最可愛的人》

《誰是最可愛的人》,在2001年後不少版本的語文教材中被移除,《誰是最可愛的人》原文,雖然非常血腥殘酷,但真的曾經讓讀者對英雄們充滿了崇敬,也對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面倍感珍惜。最關鍵的是對美帝國主義有著深刻的認識。

《誰是最可愛的人》是作家魏巍的一篇戰地報道,以朝鮮戰爭為背景,贊頌了中國人民志願軍。這篇文章於1951年4月11日被發表於《人民日報》頭版,後來入選初中語文教材。

③ 《誰是最可愛的人》,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松骨峰戰斗的壯烈的

《誰是最可愛的人》作者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寫的松骨峰戰斗的壯烈:

1942年創作的長詩《黎明的風景》因成功地表現了抗日斗爭的生活而獲晉察冀邊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頒發的「魯迅文藝獎金」。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報》刊登《誰是最可愛的人》在全國引起了廣泛影響。1952年與白艾共同創作出版了中篇小說《長空怒風》後,1956年又與錢小惠合作寫出了電影小說《紅色的風暴》。代表作《誰是最可愛的人》《東方》等。

④ 為什麼稱人民解放軍為最可愛的人

抗美援朝時期,戰地記者魏巍從朝鮮戰場歸來後所著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熱情謳歌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雄事跡。文章於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報》刊登後,相繼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現在不少版本的語文書已將此篇課文刪除),文中塑造的形象影響了數代中國人。由於中國人民志願軍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邊防軍改編而成,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此之後,解放軍廣泛地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最可愛的人」。新時期,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仍然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建軍宗旨,無論在保衛國家安全還是在抗災搶險或經濟建設中,都站在最前列。所以,人們仍然稱人民解放軍為「最可愛的人」或「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⑤ 誰是最可愛的人5段主要內容

穿越新中國七十年的文學長廊,有多少膾炙人口的佳作,不僅面世時被爭相傳誦,名重一時,而且歷經歲月滌盪,至今仍珍藏在國人的記憶中。它們或因記錄崢嶸歷史而富於史詩品格,或因與時代同頻共振而引起深刻共鳴;它們或以大膽的藝術創新贏得贊譽,或以雋永的文學形象深入人心;它們有的被改編成影視與舞台藝術作品,有的被譜曲傳唱,有的成為書畫家、雕塑家們的創作素材,在不同領域、以不同形式產生更為廣泛的影響……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光明日報》自2019年5月17日起,推出「新中國文學記憶」特刊,擷取七十年來產生過重要影響的文學作品,以對歷史的回望,對作品的重讀,對文壇舊事的重拾,和讀者一起重溫那一份溫暖的記憶。《中華文學選刊》2019年10期選載了其中部分內容,以饗讀者。
「新中國文學記憶」
1951《誰是最可愛的人》
「他們是歷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戰士,第一流的人」
陳劍暉
《誰是最可愛的人》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魏巍的代表作之一。這篇創作於1951年的戰地通訊熱情謳歌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英雄事跡,成為幾代人的深刻記憶。「最可愛的人」成為沿用至今的不朽稱謂。可以說,這不僅是一篇喊出了那個時代人民的心聲、具有歷史坐標意義的優秀作品,而且是一篇鼓舞、教育了幾代人的典範之作。「他們的靈魂是多麼的美麗和寬廣。他們是歷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戰士,第一流的人!」正是因為他們的浴血奮戰,才有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和話語權;這在今天,仍然有著深刻的啟示意義。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 資料圖片

毛澤東讀了這篇作品後,立即批示「印發全軍」

魏巍發表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是一篇影響了幾代人的紅色經典。發表這篇作品時,魏巍三十一歲。這篇作品是魏巍1951年2月從朝鮮戰場前線采訪回國後一氣呵成寫就的。戲劇家、《解放軍文藝》主編宋之的看後,首先被感動了,他立即說:「馬上送《人民日報》!」當時擔任人民日報社社長的鄧拓看後也十分激動,破例決定將此文放在頭版社論位置發表。

《誰是最可愛的人》最先刊發於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報》頭版
1951年4月11日,《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人民日報》發表,這篇只有三千五百餘字的通訊特寫,發表後立刻掀起了一股熱潮,受到讀者廣泛歡迎。毛澤東讀了這篇作品後,立即批示「印發全軍」,並建議其他領導人認真讀一讀這篇作品。
朱德總司令讀後也連聲稱贊:「寫得好!很好!」1953年9月23日,周恩來總理在第二次全國文代會上作報告時說:「我們就是要寫工農兵中的優秀人物,寫他們中間的理想人物。魏巍同志所寫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就是這類典型的歌頌。它感動了千百萬讀者,鼓舞了前方的戰士。我們就是要刻畫這些典型人物來推動社會前進……」講到這里,他竟推開了講稿,對著話筒大聲說:「在座的誰是魏巍同志,今天來了沒有?請站起來,我要認識一下這位朋友。」這時,全場都望著從座位上站起來的魏巍,熱烈鼓掌,周恩來對他說:「我感謝你為我們子弟兵取了個『最可愛的人』這樣一個稱號。」
《誰是最可愛的人》也受到了同行的好評。丁玲在《讀魏巍的朝鮮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與〈冬天和春天〉》中,也對魏巍的通訊作了充分肯定:「魏巍同志,不久以前從朝鮮回來,連續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兩篇通訊,據說還在寫下去。這兩篇通訊,我都以極其欣悅的感情讀過了,並且常常以這種感情去回想它。為什麼我會這樣不能把它隨便地放過去呢?因為我覺得不只是由於他寫得好,人們還可以從這兩篇通訊中,看出來它替我們的創作工作解決了些問題,對我們文藝工作者、作家們,說明了些問題。」「這兩篇文章好在哪裡,就是他寫了英雄人物的思想活動。寫了有崇高思想、有崇高品質的人物的靈魂。」
《誰是最可愛的人》在全社會各個階層產生了強烈的反響,不管是在田野,還是在鄉間,不管是校園,還是工廠,處處都有人在誦讀這篇作品。北京各大學紛紛邀請魏巍去作報告。《人民日報》編輯部也請他去座談,讓他談談究竟是怎樣寫出這篇文章的。鄧拓主持會議,並在會上朗讀了文章的第一段。魏巍的發言整理為《我怎樣寫〈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作為附錄收入1951年冬出版發行的散文集《誰是最可愛的人》初版中。
更令人振奮的是,《誰是最可愛的人》很快傳到朝鮮前線。據楊柄、田怡、方東合著的《魏巍評傳》記載,志願軍各部隊的油印小報立即以顯著位置轉載,指戰員們爭相傳閱。「最可愛的人」五個字叩擊著每個人的心靈,整個前線沸騰起來!他們感謝魏巍代表祖國人民給予他們的崇高評價。將士們戰斗意志更為之振奮,為了無愧於這個光榮的稱號,即使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斗的同志回憶:「就在那天,我們趕著編印了一期前線快報。《誰是最可愛的人》被轉載在頭版頭條。報印好,我們一人背了一大捲去追趕部隊。我們覺得渾身是力量,即使橫在我們面前的,是美國鬼子設下的二十公里寬的火牆,我們也會毫不猶豫地一沖而過的。」

「誰是最可愛的人」的命名,既是作家魏巍對中國當代文學的一個貢獻,也註定了這篇作品具有持久的感染力

盡管《誰是最可愛的人》發表距今已近七十年,但重溫這篇作品,仍感到溫暖親切,仍感動於那些「最可愛的人」。為什麼一篇僅僅三千五百多字的通訊特寫,在六十八年前能夠產生那樣巨大的轟動效應;在六十八年後重讀仍能讓讀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並重拾起許多失落了的歷史記憶?其中似乎隱藏著一些值得我們深思的東西。
首先,這篇作品之所以能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在於它提煉了一個有著鮮明時代精神的愛國主義主題,表達了一種積極向上、犧牲奉獻的精神。
《魏巍評傳》中記載,朝鮮戰爭爆發後,魏巍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靜。當黨中央決定出兵後,他赴朝參戰的願望分外強烈。1950年12月,魏巍終於接到了任務,到朝鮮去了解美軍戰俘的政治思想情況。這些俘虜中不少是參加過「二戰」的官兵,多數表現出厭戰情緒。俘虜們思想各異,但都真切地感到,他們是遇到了世界上最強大的、最難對付的軍隊。有的說:「我覺得貴軍的武器雖然差一些,但是作戰素質真是好極了。我同德軍、日軍都作過戰,沒有任何一支軍隊有如此勇敢的精神,有如此熟練的夜戰技巧,簡直是天生的打仗專家!」完成這項任務後,魏巍又申請留下來,取道熙川、順川、平壤等地,一路南下,奔赴前線采訪了三個月。魏巍隨軍行動,在行軍休息時,在戰斗的間隙中,冒著敵人飛機大炮的襲擊,搶時間進行采訪。如采訪英雄馬玉祥和采訪二次戰役中最為壯烈的松骨峰阻擊戰參戰部隊的營長和通信員時,都是在戰地前沿的山坡上采訪,而且幾次才采訪完。他在采訪中觀察、接觸、了解了許多同志,有立功受獎的英雄,也有普普通通的戰士。他看到戰士們嘴唇乾裂,耳朵震聾了,眼睛熬紅了……同志們用干焦的嘴唇吞一口炒麵、咽一口雪,堅持戰斗,電話員每天幾十次地去接被敵軍炮火擊斷的電話線……這些無不使他感動。
1952年魏巍在朝鮮前線采訪模範護士 資料圖片
魏巍在《我怎樣寫〈誰是最可愛的人〉》中談道:「我能寫出《誰是最可愛的人》,最基本的原因,是我們的戰士的英雄氣魄、英雄事跡,是這樣的偉大,這樣的感人,而這一切,把我完全感動了。」正是這種思想感情,以及對朝鮮前線志願軍戰士的深入了解和認識,使魏巍能在許許多多的采訪和感受中提煉出「誰是最可愛的人」這樣一個內蘊豐富的主題。這一主題既深刻地概括了志願軍戰士的崇高品格,又傳達出億萬群眾對志願軍戰士的崇敬、熱愛之情,因此,才能在廣大讀者中激起強烈共鳴。雖然時間已流過近七十年,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已不同於新中國成立初期,但世間有些東西是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褪色的,比如說美好的歷史記憶、熱愛祖國的情感、對理想主義的嚮往等。不管什麼時代,任何為社會做出貢獻、感動了社會的人,都有可能成為我們心中「最可愛的人」。從這個意義上說,「最可愛的人」這個稱呼是可以跨越時空而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的。「誰是最可愛的人」的命名,既是作家魏巍對中國當代文學的一個貢獻,也註定了這篇作品具有持久的感染力。
其次,《誰是最可愛的人》雖然側重於寫戰爭,寫戰爭中「最可愛的人」,但它的落筆點、作者的寫作動機其實在於和平與幸福。作品在結尾寫道:「親愛的朋友們,當你坐上早晨第一列電車走向工廠的時候,當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時候,當你喝完一杯豆漿、提著書包走向學校的時候,當你安安靜靜坐到辦公桌前計劃這一天工作的時候,當你向孩子嘴裡塞著蘋果的時候,當你和愛人悠閑散步的時候,朋友,你是否意識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用設問的句式,提醒身處和平的人們要珍惜身邊平凡的幸福,不要忘記慘烈殘酷的戰爭歲月,更不能忘記那些為了保衛和平與幸福而浴血奮戰的「最可愛的人」。這正是《誰是最可愛的人》潛在的思想價值,也是它的現實意義之所在。

這篇英雄贊歌,成為抗美援朝的時代最強音,也成為今天寶貴的精神財富

《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作品雖材料繁多,但由於作品緊緊圍繞「誰是最可愛的人」這一中心,以意運法,故繁而有序,多而不亂。這篇作品還具備一個重要的寫作原則——簡潔。據魏巍介紹,他在采訪過程中獲得的故事素材有二十多個,但他不是將所得的素材統統堆積起來,而是從中精選出三個最具典型意義、最具思想含量的故事,再將其連綴成篇,這反映了作者化繁為簡的獨特匠心。
誕生於戰火中的這篇英雄贊歌,成為抗美援朝的時代最強音,不僅在當時大大地鼓舞了前後方的抗美援朝斗爭,而且數十年傳誦不衰;不僅將世世代代激勵中國人民發揚志願軍的精神去保家衛國、建設祖國,而且成為寶貴的精神財富。這是《誰是最可愛的人》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
(作者:陳劍暉,系廣州大學文學思想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有刪節,全文見《中華文學選刊》2018年第10期
選自2019年5月24日《光明日報》

在我的記憶中,新中國成立之後,還沒見哪一篇文章,能夠獲得如此殊榮:毛澤東批示——印發全軍;朱德連聲稱贊——寫得好!很好!它為子弟兵樹起了一座豐碑;它成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代名詞;它成為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這便是紅色經典《誰是最可愛的人》。
初讀這篇文章是在初中的課本上,那時老師講解課文主要是總結中心思想和歸納寫作手法。中心思想主要是文章中所歌頌的志願軍戰士為了祖國和朝鮮人民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而那種氣壯山河、可歌可泣的英雄氣概是用悲壯故事和感人細節表現出來的,比如,你把山頂的土「打翻了」,我就讓你的屍首在「山前堆滿」;你汽油彈的火焰把陣地「燒紅了」,我就讓你的血把「山崗流紅」,還有對烈士遺體保持著各種搏鬥的慘烈姿勢,一一予以詳盡描寫,使我們對最可愛的人產生由衷敬仰的同時,也對敵人產生了刻骨仇恨。而接下來,作者筆鋒一轉,又寫了最可愛的人的另一面。我們的戰士,對敵人是這樣恨,而對朝鮮人民卻是那樣地愛,接著便娓娓道來地講志願軍戰士烈火中救人和以苦為樂以苦為榮的故事。這一「恨」一「愛」,淋漓盡致地告訴讀者,最可愛的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和無產階級國際戰士。就寫作手法而言,文章在議論和抒情時用了大量的排比句,使之產生了較強的閱讀快感和感人的力量,也使志願軍作為最可愛的人這一形象,更加深入人心。魏巍談作品創作體會時說:「『誰是最可愛的人』這個題目,是從我心底跳出來的,是從情感的浪潮中蹦出來的。」我完全相信。
事實上也是這樣,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工農紅軍、八路軍、新四軍,經歷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而只有抗美援朝戰爭留下了「最可愛的人」這個光榮稱謂。新中國成立後的幾次局部戰爭,還有當人民子弟兵在執行抗洪搶險、抗震救災等重大急難險重任務中,表現出大無畏英雄主義精神和無私犧牲奉獻精神時,人們仍用「新一代最可愛的人」去贊美他們,這樣,誰還有理由懷疑《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呢?
若干年後,當我重讀《誰是最可愛的人》,那種激情澎湃的情緒還在,但主要不是來自其藝術上的感染力,更多的是由於歷史與情感的真實性。作者筆下的英雄不僅為一代又一代的人點亮了理想的燈,並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深層次地影響著人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人們崇拜英雄,嚮往崇高,把爭做新一代最可愛人,作為一種理想追求和精神守望。除此以外,通過讀這篇具有歷史記憶的文章,對那場戰爭的特殊背景、慘烈程度及其重大影響,有了追問的理由和反思的意義。
1953年7月26日,歷時兩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交戰雙方談判代表在板門店正式簽訂停戰協議。鴉片戰爭以來,被稱作「東亞病夫」的中國人在從未間歇的內憂外患中掙扎熬煎,如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站起來的中國人敢於向美利堅為首的聯合國軍訴諸武力,而且逼得對手三次撤換戰場上的最高指揮官,逼得對手在談判桌上無條件地接受停戰協定。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打出了軍威國威,打出了一個軍事大國的形象,打出了世界格局中屬於自己的位置,取得了政治上、軍事上、外交上乃至道義上全方位的舉世矚目的勝利。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和尊嚴,維護了亞洲以及世界的和平。同時,也讓世界認識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軍隊。
正因為有了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抗美援朝戰爭,才有中國幾十年的和平建設環境,才有中華兒女的揚眉吐氣,才有20世紀70年代的中美建交,才有中國在世界舞台的地位和話語權。
在這里穿插一個小故事。一個國民黨將軍1949年被趕出了中國大陸,但他沒有去台灣,而是定居在南非。在南非坐公交車有個規矩——白人才能坐前面。這個將軍每次上車時,就主動在後面與黑人坐在一起,但有一次,他上車後向後面走去時,那個南非司機攔住了他,對他說,你是中國人,請你坐在前面。他從司機那裡得知,中國人民志願軍打敗了美國人,他仰天長嘆。
1952年和1954年,蘇聯分別將中長路和旅順口海軍基地交給了中國政府。在抗美援朝戰爭的捷報聲中,中國徹底收復了西藏和新疆,奠定了中國現在的版圖格局。
若干年後,有些人對「抗美援朝戰爭該不該打」等問題提出爭議,以上歷史事實,就是最好的回答。
抗美援朝歷史過去近70年,不管是研究這段歷史,還是閱讀與這段歷史有關的文學作品和相關文章,《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文章成為繞不開的話題,因為它以歌頌志願軍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為最基本動力,感染和教育後人,從而融入人們的思想、生命與靈魂。但是,有一段時期,社會上物質主義盛行,英雄漸漸走出了人們的視線,走出了人們的腦海,走出了人們的記憶,甚至走出了人們的靈魂。「最可愛的人」這個稱謂變得陌生了。
郁達夫有句話講得非常好,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則是無可救葯的。
歷史不能遺忘,英雄不容褻瀆。尊崇並守護人民英雄,是對歷史和良知的尊重和捍衛,是對正義和秩序的堅守,是對信仰和未來的守望。
讓紅色經典《誰是最可愛的人》再紅起來,讓英雄的生命再開新花!
(作者:李西嶽,系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原北京軍區政治部文藝創作室主任、國家一級作家)
評價及影響

……我們就是要寫工農兵中的優秀人物,寫他們中間的理想人物。魏巍同志所寫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就是這種類型的歌頌。它感動了千百萬讀者,鼓舞了前方的戰士。我們就是要刻畫這些典型人物來推動社會前進。同時,我們的理想主義,應該是現實主義的理想主義;我們的現實主義,是理想主義的現實主義。革命的現實主義和革命的理想主義相結合起來,就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
——摘自周恩來在第二次文代會上的報告
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以其強烈的國際主義的革命情感和對人民軍隊的熱情贊頌,而傳誦一時。
——摘自周揚在第四次文代會上的報告:《繼往開來,繁榮社會主義新時期的文藝》
魏巍的散文,以文藝通訊為其主要形式,代表作首推《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通訊,雖只寫了松骨峰戰斗、馬玉祥從大火中搶救朝鮮兒童和志願軍戰士以苦為樂等三段故事,但由於選材精嚴,事例典型,卻收到了以少抵多、以一當十的藝術效果。加上作者善於將形象化的敘事與抒情性的議論結合起來,既動人以「情」,又服人以「理」,使讀者的認識能跟隨著作者由感性向理性自然地飛躍,所以它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摘自《中國當代文學史初稿》(下冊)第17章第2節,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將《誰是最可愛的人》視為當代軍旅散文的發軔之作也毫不勉強。《誰是最可愛的人》《依依惜別的深情》等常被看作是戰地通訊,被納入新聞的范疇,其實這些作品融敘事抒情描寫於一體,敘寫真切、色彩絢麗、詩意與哲理相融合、行文舒展、文學意味濃厚,促進了通訊回歸散文化,對後代很多作家都有影響。
——文學評論家、原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朱向前
《誰是最可愛的人》和作者的其他戰地通訊1951年被編輯成為《誰是最可愛的人》散文集,由於該散文集十分暢銷,一年之內便再版,1958年又出了第三版。前後印刷30餘版,還被譯為俄文、朝鮮文、越南文、羅馬尼亞文等。
1957年莫斯科國家藝術文學出版社出版了《誰是最可愛的人》的俄譯本。C·馬爾科娃在序言中寫道:「魏巍屬於在中國人民覺醒起來進行革命、在動盪的戰爭年代成長起來的那一代青年作家。1920年,他出生在河南省鄭州市一個小職員家庭里。家境連年的貧窮,很早就使未來的詩人、作家經歷了艱苦的生活,很早就促使他覺醒起來,抗議籠罩在國民黨社會的不公平……魏巍的這些特寫作品現在已經引起了讀者的廣泛關注。在這些作品中,他真誠地贊美、歌頌朝鮮前線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他的每一篇特寫,都浸透著難以遏制地相信普通人、相信人民的光明未來的信念。這些特寫作品,現在仍未失去其魅力。」
1999年,為迎接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由《出版廣角》策劃的名為「感動共和國50本書」的問卷調查揭曉的50本書,《誰是最可愛的人》名列其中。
(饒翔 郭超整理)
選自2019年5月24日《光明日報》
題圖與插圖來源:《光明日報》微信號
中華文學選刊2020年

⑥ 誰是世界上最可愛的人

《誰是最可愛的人》作者魏巍。

魏巍:

原名魏鴻傑,1920年3月6日出生於河南鄭州市的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從小酷愛讀書的他,在縣立第七小學學習期間就讀完了《儒林外史》《元曲選》等古典文學作品,同時還看魯迅、郭沫若、茅盾等我國現代作家的作品,給自己打下了文學基礎。

這時的他已經開始嘗試寫詩歌、散文和小說等,並向當地出版的《華北日報》《大華晨報》《通俗日報》《中州日報》和《大東商報》等報紙的文學副刊投稿。從抗大畢業後,魏巍參加了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的「前方戰地記者團」,於1939年初離開延安,奔赴晉西北抗日前線去采訪。

⑦ 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的作家是誰

⑧ 朝鮮戰場上有哪些英雄

我們的戰士是最可愛的人,為了捍衛和平、他們在朝鮮戰場上浴血奮戰,英勇無畏!一次又一次把侵略者打退,他們用血肉之軀保衛著朝鮮領土、保衛著朝鮮人民,他們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譜寫了一曲英雄的贊歌。他們用頑強的意志、堅定的理想信念、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他們冒著冰雪、在極寒天氣下與侵略者殊死搏鬥,他們用年輕的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和平。那些為了新中國解放事業、為了捍衛和平的英雄戰士們,他們是最可愛的人!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全體中國人民永遠懷念那些為了正義、為了和平英勇獻身的英雄先烈!

⑨ 抗美援朝志願軍戰士蘇文俊的簡歷

蘇文俊是抗美援朝時第一批跨過鴨綠江的。1951年,時任志願軍某部一營一連班長的蘇文俊,奉命帶領一個加強班堅守上甘嶺一號陣地。

剛進入陣地不久,敵人就對上甘嶺發起猛攻,連續兩晝夜,敵人以一個加強營的兵力,出動3架飛機、20門大炮和五輛坦克輪番轟炸沖擊。經過一番掃地式的進攻,一號陣地仍像一座鋼鐵堡壘,擋住了強大的敵人。當惱羞成怒的敵人以更猛烈的炮火對一號陣地發起第二輪攻擊時,機智勇敢的戰士們避開炮火躲進坑道。炮擊過後,敵人如同螞蟻一樣向這塊彈丸之地蜂擁而來,一名戰士渾身捆滿了手榴彈,手握3支爆破筒沖向敵群與敵人同歸於盡。加強班的戰士堅守在一號陣地與敵人戰鬥了3天3夜,大部分戰士壯烈犧牲。

陣地上只剩下班長蘇文俊與兩名身負重傷的戰士。蘇文俊的胳膊被子彈穿透了。他咬緊牙關用無線電向指揮所請求支援,指揮所回電說:支援不了,一號陣地已被敵人包圍,你們要堅守陣地。他帶著兩名戰士從坑道出來時,正好與爬上陣地的8個美國兵相遇。敵眾我寡,不容遲疑,眼疾手快的蘇文俊端起沖鋒槍迅速撂倒兩名敵人。剩下的6個敵人想分兩路逃跑,來不及換梭子了,蘇文俊順手抓起身後負傷戰士的大槍,趕上去,一個突刺把落在後面的敵人撂倒,然後端槍追上第二個敵人,在後腰給了他一刀。蘇文俊拼掉了3個敵人後,等他返身回顧時,兩個負傷的戰士已犧牲了,他們與3個美國兵同歸於盡。孤身一人的蘇文俊憑著機智和勇敢,與敵人展開6個小時的周旋,居然拖住了敵人的進攻,為大部隊的增援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沒過多久,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席金日成在授勛和頒發榮譽證書時,拍著蘇文俊的肩膀說:「看你個子不高,拼起刺刀來勇敢無比,中國戰士真了不起!」

蘇文俊隻身撂倒5個美國兵的消息迅速傳遍整個朝鮮戰場,志願軍總部號召全體將士學習蘇文俊敢於刺刀見紅的英雄氣概。中國赴朝慰問團來了,著名作家巴金,專程到前沿陣地采訪蘇文俊後含淚寫下了《英雄記》一書。著名戰地記者魏巍在采寫《誰是最可愛的人》長篇通訊時,也采訪了蘇文俊。著名藝術家常香玉向蘇文俊贈送了紀念品,並和他合影留念。蘇文俊因戰功突出被中央軍委授予「 拼刺英雄」的榮譽稱號。1953年10月1日,蘇文俊作為戰斗英雄代表被特邀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國慶觀禮。

戰斗結束後,部隊扎營在石家莊。當時,組織准備送他到軍官文化班深造,可這位1945年入伍的老戰士說,自己文化底子太差,13歲時從皖南老家隨部隊北上,在淮海戰役中被身邊爆炸的一顆炮彈震傷大腦,留下了後遺症。他不想日後成為部隊的負擔,於是推舉了另一名戰士上學深造。1958年的深秋,蘇文俊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和他一起南征北戰十幾年的戰友。

1962年,國家困難時期,他又像當年赴朝作戰時那樣義無反顧第一個報名到條件艱苦的井陘礦區。蘇文俊下礦一干就是28年。直到1987年,蘇文俊的身體實在無法在井下工作了,才到廠保衛科當了一名門衛。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已經從蘇文俊那身油光 亮的礦衣上看不到一絲功臣的痕跡,蘇文俊也沒有向任何人提起過自己輝煌的經歷,他不願讓別人因為他是功臣而遷就照顧他,他要像普通老百姓一樣生活和工作。蘇文俊的許多親密戰友後來都當上了高級幹部,但他始終沒找他們辦過一丁點事。

蘇文俊的三兒子九大繼承父業,也穿上綠軍裝入伍到東北某團,領導無意得知他是老英雄的後代,提出特殊照顧他考學。蘇文俊得知後,謝絕了領導的好意,表示要兒子與普通老百姓的兒子一樣參與競爭。文化考試時,九大落選了,他退伍回了礦山,如今又繼承父業下井當了一名煤礦工人。

蘇文俊後半生的無名英雄之路走得極不尋常。由於企業近幾年來虧損嚴重,退休工資經常發不出,去年他因戰爭留下的疾病惡化,患了腦癱,幾千元醫療費至今還未報銷。作為一名老黨員,一名老工人,他體諒企業的難處,寧肯省吃儉用,也不為國家添丁點麻煩。病還未全好,又硬撐著身子到附近的廠礦、學校講傳統,話人生,他說要在有生之年抓緊時間,為下一代播下崇高理想的火種,讓上甘嶺精神代代相承。

一名上甘嶺英雄的傳奇人生
一名上甘嶺英雄的傳奇人生(-)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聽說井斤煤礦有位退休老工人是位「戰斗英雄」,我們懷著對英雄無比崇敬的心請,准備對這位老英雄做深入的采訪,經過幾番周折,終於在一片被煤灰掩蓋,簡陋低矮的老屋找到了這位在上甘嶺戰役中隻身殺死五名美國鬼子的「拼刺英雄」—一蘇文俊。回憶起4 8年前朝鮮戰場浴血奮戰的往事,這位67歲的老英雄如敘昨日。 金日成在授勛和頒發榮譽證書時,拍著蘇文俊的肩膀說:「你個子不高,拼起刺刀來勇敢無比,中國戰士真了不起! 蘇文俊是抗美援朝時第一批跨過鴨綠江的。1951年中旬,時任志願軍某部一營一連一班長的蘇文俊奉命帶領一個加強班堅守上甘嶺陣地。一號陣地是一個海拔只有一百多米的小山包,距敵軍陣地相隔不到200米,是上甘嶺地形中的一個最為險要的陣地。 剛進入陣地不久,敵人就對上甘嶺發動猛攻,連續兩晝夜,敵人以一個加強營的兵力,出動三架飛機、二十門大炮和五輛坦克輪番轟炸沖擊。經過一番掃地式的進攻,一號陣地仍就像一座鋼鐵堡壘,擋住了強大的敵人。當惱羞成怒的敵人以更猛烈的炮火對一號陣地發起第十輪攻擊時,機智勇敢的戰士們避開炮火躲進坑道,炮擊過後,敵人如同螞蟻一樣向這塊彈丸之地蜂擁而來,一名戰士渾身捆滿了手榴彈,手握三支爆破筒沖向敵群與敵人同歸於盡,加強班的戰士堅守在一號陣地與敵人戰鬥了三天三夜,大部分戰士壯烈犧牲。 陣地上只剩下班長蘇文俊與兩名身負重傷的戰士。蘇文俊的胳膊被子彈穿透了。他咬緊牙關用無線電向指揮所請求支援,指揮所回電說:支援不了,一號陣地已被敵人包圍,你們要堅守陣地。他帶著兩名戰士從坑道出來時,正好與爬上陣地的八個美國鬼子相遇。不容遲疑,眼疾手快的蘇文俊端起沖鋒槍迅速撂倒兩名鬼子。剩下的六個鬼子想分兩路逃跑,來不及換梭子了,蘇文俊順手抓起身後負傷戰士的大搶,趕上去,一個突刺把落在後面的鬼子腦瓜劈開,然後端槍追上第二個鬼子,在後腰給了鬼子一刀。蘇文俊拼掉了三個鬼子後,等他返身回顧時,兩個負傷的戰士已犧牲了。他們與三個美國鬼子同歸於盡了。 夜幕降臨,陣地上只有蘇文俊一人,仍然有小股敵人來進攻。蘇文俊拖著負傷的腿一會兒在左邊用沖鋒槍掃射,一會兒又轉到右邊扔手榴彈,利用著夜幕這個天然的屏障對敵人實施佯動防守,機智勇敢的蘇文俊讓敵人不知虛實,不敢貿然進攻,居然唬住了鬼子,沒有一個敢沖上來。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勝利!在這敵眾我寡的關鍵時刻,蘇文俊獨自一人堅守在一號陣地,拖住了敵人的進攻,為志願軍部隊佔領上甘嶺的有利地形創造了條件。 午夜時分,指導員帶著增援部隊來了。他拉著蘇文俊的手說:「你們班個個打得非常勇敢,拖住了鬼子的進攻,上級決定給你們請功。」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席金日成在授勛和頒發榮譽證書時,拍著蘇文俊 的肩膀說:「看你個子不高,拼起刺刀來勇敢無比,中國戰士真了不起!」 面對鮮花和榮譽,這位戰功赫赫的英雄三次拒絕做官,志願到煤礦當了 一 名普通工人。 蘇文俊隻身撂倒五個美國鬼子的消息迅速傳遍整個朝鮮戰場,志願軍總部號 召全體將士向蘇文俊學習,學習他敢於刺刀見紅的英雄氣概。中國赴朝慰問團來,著名作家巴金,專程到前沿陣地采訪蘇文俊,巴金和這位小戰士談了整整三天三夜,最後被他的英雄事跡深深感動,含淚寫下了《英雄記》一書。著名戰地記者魏巍在采寫《誰是最可愛的人》長篇通訊時,也采訪了蘇文俊。著名藝術家常香玉向蘇文俊贈送了紀念品,並和他合影留念。同年年底,蘇文俊因戰功突出被中央軍委授予「拼刺英雄」的榮譽稱號。 第二年春,蘇文俊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不久,這位戰功卓著的戰斗英雄受到了毛主席的親切接見。在中南海,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赴朝作戰英雄合影留念。至今,蘇老英雄還完好無損地保留著這幀珍貴的相片。1 953年10月1日,蘇文俊作為戰斗英雄代表被特邀上天安門城樓同毛主席一起參加國慶觀禮。 美麗的鮮花,沒有讓英雄浮躁;閃亮的獎章,沒有讓英雄驕傲。朝鮮戰爭結束後,蘇文俊又以一名普通指揮員的身份,三次從部隊療養院跑出來,拖著病弱的身體,拒絕組織的照顧,跟隨部隊穿過二郎山,參加西藏平叛的戰斗。戰斗結束後,部隊扎營在石家莊。當時,組織准備送他到軍官文化班深造,可這位1945 年入伍的老戰士說,自己文化底子太差,13歲時從皖南老家隨部隊北上,況且在淮海戰役中被身邊爆炸的一顆炮彈震傷大腦,留下了後遺症,他不想日後成為部隊的負擔,乾脆推舉了另一名戰士上學深造。1958年的深秋,蘇文俊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和他一起南征北戰十幾年的戰友,離別了陪伴他十幾載的鋼槍,這位安徽小伙翻出箱底那套嶄新的軍裝,綴上大大小小的23枚榮譽勛章,曾經的槍林彈雨,曾經的光榮與夢想,都濃縮在一張小小的相片里,為他的軍旅生活劃下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⑩ 為什麼說軍人在戰場上是最可愛的人,退役後是最可憐的人

軍人就算沒有上戰場也是最可愛的人,不打仗,抗洪搶險,救災救險,總是沖在第一線,退役之後可能受到地方不公平待遇或沒有按照退軍人保障相關規定給予優待,很多退件家庭比較困難

閱讀全文

與戰地最可愛的人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北京網鞋價格及圖片 瀏覽:213
動漫戰友圖片 瀏覽:891
兒童連心發型圖片 瀏覽:19
男生圖片帥氣高清頭像圖片 瀏覽:509
暖心的圖片唯美的女孩圖片 瀏覽:136
美女的小便真圖片大全 瀏覽:182
如何製作圖片電子書 瀏覽:635
手工水果擺盤簡單圖片 瀏覽:169
列印圖片怎麼居中 瀏覽:648
碎花點可愛圖片壁紙 瀏覽:788
中國紅包文字圖片大全 瀏覽:875
如何能看圖片上模糊的字 瀏覽:160
男生qq拍照圖片 瀏覽:640
李曉璐發型圖片 瀏覽:148
女孩閨蜜頭像圖片 瀏覽:989
可愛小斗圖圖片 瀏覽:505
用ps怎麼裁剪圖片 瀏覽:53
小林變成男生的圖片 瀏覽:508
男生女生頭部的簡筆畫圖片 瀏覽:715
頭像孩子圖片大全可愛 瀏覽: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