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檳榔是什麼啊
搜索詞條
檳榔
[bīng láng]更多圖片(16張)檳榔樹(學名:Areca catechu)又稱賓門、檳楠、大白檳、仁頻、仁榔、洗瘴丹、仙瘴丹、螺果,是棕櫚科植物等,與椰子同屬棕(zōng)櫚(lǘ)科常綠喬木,主幹可長至二十米,樹干挺直,葉子集中生長在樹頂,在中國、印度、斯里蘭卡、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都有栽培。樹干不分枝,高達12~15公尺。檳榔子是棕櫚科(Palmae)檳榔樹的種子。而檳榔葉是胡椒科(Piperaceae)蔞葉(Piper betle)的葉。檳榔果略小於雞蛋,果皮纖維質,內含一粒種子,即檳榔子。胚乳堅硬,具灰褐色斑點。於8~11月果實完全成熟之前即予採收,去皮,煮沸,切成薄片曬干,干後呈深褐色或黑色。咀嚼時可以蒟(ju)葉包覆。檳榔子是劣等兒茶的原料,其主要生物鹼是檳榔鹼,獸醫用作驅蟲葯。另有同名電影作品《檳榔》。另外的檳榔咀嚼物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入一類致癌物名單。中文學名:檳榔[bīng láng]拉丁學名:Areca catechu別稱:檳榔子、賓門、檳楠、大白檳、大腹子、橄欖子、螺果二名法:Areca catechu L.界:植物界門:被子植物門綱:單子葉植物綱亞綱:棕櫚亞綱目:棕櫚目科:棕櫚科(Palmae)亞科:檳榔亞科族:檳榔族屬:檳榔屬亞屬:檳榔種:檳榔分布區域:雲南、海南、台灣、泰國、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菲律賓原產國:馬來西亞域:真核域分享
植物形態
本段內容由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並參與編輯
植物形態
本段內容由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並參與編輯
形態特徵
莖直立,喬木狀,高10多米,最高可達33米,有明顯的環狀葉痕。葉簇生於莖頂檳榔樹圖冊9張,長1.3-2米,羽片多數,兩面無毛,狹長披針形,長30-60厘米,寬2.5-4厘米,上部的羽片合生,頂端有不規則齒裂。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花序軸粗壯壓扁,分枝曲折,長25-30厘米,上部纖細,著生1列或2列的雄花,而雌花單生於分枝的基部。雄花小,無梗,通常單生,很少成對著生,萼片卵形,長不到1毫米,花瓣長圓形,長4-6毫米,雄蕊6枚,花絲短,退化雌蕊3枚,線形;雌花較大,萼片卵形,花瓣近圓形,長1.2-1.5厘米,退化雄蕊6枚,合生;子房長圓形。果實長圓形或卵球形,長3-5厘米,橙黃色,中果皮厚,纖維質。種子卵形,基部截平,胚乳嚼爛狀,胚基生。檳榔花序分支中開著兩種不同的花。微小,量多,沒有花柄,緊貼分枝上部生長的是它的雄花,而著生於花序軸或分枝基部,具淡綠色的萼片,潔白花瓣,長圓狀卵形的則是雌花。在海南,還在「襁褓」中未抽出的花序被稱為雕花。檳榔花不凋謝、不掉落,直接將花萼和花瓣宿存,變成卵圓形的果實,這就是檳榔果。點擊載入更多-
B. 檳榔和假檳榔的區別在哪裡有長著果實的樹干圖片么
1、結的果實不同
檳榔的果實較大,比拇指大一點,數量少;假檳榔的果實較小,與小拇指差不多大,數量要多好多。
2、生產地不同
檳榔一般在海南、西雙版納呀等很熱帶的地方才能能看到,一般一種就種一大片。假檳榔在華南地區南部的公園、路邊呀都能看到。
3、果實不同
檳榔果實倒卵形或近球形,呈暗紅色或淡紫色;假檳榔果實卵球形,呈紅色。
4、檳榔樹用途不同
檳榔樹主要是種來生產檳榔果。假檳榔樹主要是做綠化觀賞。
5、檳榔樹形態不同
假檳榔一般樹幹上的葉痕更密,樹干更粗,樹干接近地面的地方很胖,樹干接近葉子的地方幾乎都是灰白色(幼株除外),大葉子向下彎,大葉子上面的小葉子的葉尖指向四面八方。
而檳榔節間很長,樹干接近葉子的地方會綠色,讓樹干看起來像竹子。大葉子不向下彎,上面的小葉子的葉尖齊刷刷地向上指向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