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字圖片 > 殘酷戰爭圖片文字

殘酷戰爭圖片文字

發布時間:2022-03-04 22:40:21

① 急求戰爭手抄報的內容!!!!!!!!!!!

●戰爭在你願意時開始,卻並不你樂時結束(馬基雅弗利)

●包括懦夫在內的任何人都可以發動戰爭,但要結束戰爭卻得到勝利者的同意(薩盧斯特)

●戰爭用伯也用黃金(奧維德)

●戰爭似乎就意味著血和鐵(昆體良)

●戰爭的先決條件是:以好鬥為唯一美德,以求和為唯一恥辱----(肖伯納)

●有國家就有戰爭(伯克)

●建立一個國家靠的不是夢想,它最終總要訴諸血和鐵----(史文明)

●一個國家只有在戰爭時期才會處於和睦狀態(休·金斯米爾)

●戰爭是帝王的娛樂(英國)

●對那些需要戰爭的人來說,戰爭是正義的;對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來說,戰爭是合理的(李維)

② 請問有沒有有關戰爭罪惡的文字和圖片急用

你可以去查下往期的北京青年報,在2000年新年時他們做了一個「百年系列」其中有一個「百年戰爭」有你要的一切,另外每年的國外大新聞社比如法新美聯路透等等的最佳圖片中50%都和戰爭有關,可去參考

③ 說一說在柏林這篇文章的哪裡寫出了戰爭的殘酷

「車廂里盡是婦女和孩子,幾乎看不到一個健壯的男子。

④ 21世紀戰爭,文字、圖片

第二次阿富汗戰爭
2001年阿富汗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10月7日起對阿富汗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的一場戰爭,同時標志世界反恐戰爭的開始。與阿富汗作戰的國家主要有美國以及英國、德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北約國家,哈薩克、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國為美軍提供了後勤支援並在戰後派遣軍隊駐扎阿富汗(駐阿韓軍在2007年發生韓國人質被綁架事件後撤離阿富汗)。
兵力: 塔利班:活躍兵力約25,000人(2009年) 阿富汗國民軍:100,000人 美軍(非多國部隊):約48,000人 北約:約64,000人 傷亡 : 超過20,000人死 阿富汗保安部隊:約5,000人死 北方聯盟:約200人死 聯軍: 1,479人死,包括美國906人、英國224人、加拿大132人、德國39人、法國53人、丹麥27人、澳大利亞11人 超過4,000人受傷 平民傷亡約11,000人至31,000人或更多

伊拉克戰爭
戰爭開始階段。美英聯軍從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時間)起向伊
拉克發動代號為「斬首行動」和「震懾」行動的大規模空襲和地面攻勢。布希在戰爭打響後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宣布推翻薩達姆政權的戰爭開始,強調戰爭將「速戰速決」。在這一階段,美英聯軍先後向巴格達、巴士拉、納傑夫、摩蘇爾、基爾庫克、烏姆蓋斯爾等十餘座城市和港口投擲了各類精確制導炸彈2000多枚,其中戰斧巡航導彈500枚。與此同時,薩達姆也向全國發表講話,號召伊人民抗擊美國侵略,擊敗美英聯軍。

收尾階段
戰爭收尾階段。美軍2003年4月15日宣布,伊拉克戰爭的主要軍事行動已結束,聯軍「已控制了伊拉克全境」。據美國官方公布,在伊拉克戰爭中死亡的美軍人數為128人,其中110人陣亡,18人死於事故。英軍士兵死亡31人。戰爭消耗了美國大約200億美元。

⑤ 搜集現代戰爭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20世紀初,帝國主義國家繼續在國際范圍激烈爭奪勢力范圍。英、法、俄等國結成了同盟,史稱「協約國」;德國和奧匈帝國結成了另一個同盟,史稱「同盟國」。

1914年7月,這兩個國家集團之間爆發了戰爭,即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場戰爭一直打到1918年11月結束,歷時4年多時間。這場戰爭的規模大,戰爭雙方動員的總兵力超過7000萬人,直接或間接被捲入戰爭的國家和地區有33個,人數達15億,占當時世界人口總數的3/4。這場戰爭的戰場大,戰火從歐洲蔓延到亞洲和非洲。雙方海軍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地中海還開辟了諸多海戰場。這場戰爭中軍人傷亡約3750萬人。雙方直接用於戰爭的費用多達1863億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已具有機械化戰爭的特點:戰爭力量生成與動員依賴國家強大的工業基礎,許多大型軍艦和潛艇用於海戰,坦克在這次戰爭中首次亮相,飛機被用於作戰保障。大工業的生產力已經在戰爭能量上充分反映出來。雙方的戰略和戰役指揮都沒有給後人留下深刻印象。雙方軍隊在長時間的戰略相持中大量消耗,有人曾用「絞肉機」形容當時攻防作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戰敗而告結束。但這次戰爭最大的獲利者,不是英國和法國,而是美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年)歷時6年。這場戰爭是德、日、意軸心國與中、蘇、美、英等同盟國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進行的人類歷史上空前規模的戰爭。戰爭以反法西斯同盟國和世界人民的最終勝利而告終。

1937年7月,日本侵略中國,開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端。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戰爭全面爆發。接著,軸心國軍隊橫掃歐洲,兵臨莫斯科城下。與此同時,在太平洋戰場上,日本偷襲了珍珠港,將美國拖入戰爭。1942年11月前後,盟軍在3個戰場上先後進行的斯大林格勒會戰、阿萊曼戰役、瓜達爾卡納爾島爭奪戰,均取得勝利。戰局從此轉折。1944年後,同盟國轉入戰略進攻。盟軍從東西兩線快速推進,迫使德國於1945年5月8日宣布無條件投降。在太平洋戰場上,為迫使日本投降,美國於1945年8月6日、9日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蘇聯也於9日出兵中國東北,殲滅了日本的關東軍。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這場戰爭對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全世界有5000多萬人死於戰爭,直接軍費開支11170億美元,經濟損失達4萬億美元。但在同時,社會主義力量得到進一步發展。民族解放運動壯大,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打破……可以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現代世界歷史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從軍事上看,這場戰爭是一場非常典型的機械化戰爭,體現了非常明顯的大工業特徵:總體戰理論得到充分運用,藉助空中火力支援和依賴坦克集群高速大縱深突擊的閃擊戰法充分展示,出現了登陸與抗登陸作戰、潛艇戰與反潛戰、航母編隊作戰、戰略轟炸與防空作戰、空降與反空降作戰等新的作戰形式,首次使用雷達、導彈、原子彈等新式武器和技術,提出並完善了有關同盟戰略、戰略突襲、戰爭初期、諸軍兵種協同、游擊戰等戰略戰役理論。這次戰爭創下許多世界之最。捲入戰爭的國家和地區80多個(其中參戰國61個),人口約20億,占當時世界總人口80%以上。在這次戰爭中,還進行了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諾曼底登陸戰役和海戰史上規模最大的萊特灣海戰。

中國人民解放戰爭

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建立人民民主政權而進行的一次偉大的革命戰爭。這場戰爭歷時近4年,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國民黨軍807萬餘人,解放了除西藏及台、澎、金、馬、西沙、南沙等少數島嶼以外的全部國土。

這場戰爭,是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國民黨軍隊有美國支持,裝備精良,是 「飛機加大炮」,而我軍則是「小米加步槍」。我軍堅持毛澤東軍事思想,採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最終戰勝了強大的敵人。在戰略決戰階段,我軍及時抓住決戰時機,組織三大戰役,並且著眼戰爭全局,統攬各戰區的力量和作戰進程,殲滅了國民黨軍的主力。在戰略追擊階段,我百萬雄師渡過長江,採取大迂迴大包圍的作戰方針,迅速掃除了國民黨軍殘余勢力。在這場戰爭中,人民群眾的力量得到了充分體現,人民戰爭理論得到了全面運用。

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使佔世界1/4的人民獲得了新生,使一個強大的中國開始崛起,極大地改變當時世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力量對比。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在世界歷史上翻開了新的一頁。

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6月25日,朝鮮爆發了全面內戰。美國出於維護其世界霸權的目的,進行全面干涉。同時,美國悍然將戰火燒到了中國境內,並派遣第7艦隊入侵台灣海峽。為了保家衛國,並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邀請,我志願軍部隊於10月19 日入朝參戰,連續組織5次戰役,將美韓軍隊擊退,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南北地區。在1951年6月至1953年7月的兩年多時間里,雙方進入戰略相持階段。7月2 7日,美國政府終於簽署了《朝鮮停戰協定》。抗美援朝戰爭結束。

在這場戰爭中,中朝軍隊共殲敵約109萬人,擊退了敵人的侵略,穩定了東亞地區的戰略格局。這是一場以劣勝優的戰爭。中朝軍隊以劣勢裝備迎擊世界頭號強敵,並迫使這個強敵第一次在沒有勝利的協定書上簽字。這是二戰結束後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這場戰爭,使中國軍隊取得了現代戰爭的經驗,加快了現代化的進程。

越南戰爭

50年代後期,美國為了推行其全球戰略,粗暴干涉東南亞國家的內部事務。 1964年8月5日,美國借口其軍艦在公海遭到攻擊,出動飛機轟炸了越南北方港口,製造了北部灣事件。次年3月,美國直接派兵,全面介入越南戰爭。但是,美國並沒有在戰爭中撈到好處,反而遭到越南軍民更猛烈的反抗,損失了10多萬人和 3300多架飛機。美國在越南戰爭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其國內反戰情緒越發高漲。在這種情況下,1969年1月上台的美國總統尼克松推出戰爭「越南化」政策,宣布美軍將逐步撤出越南。1975年,印度支那三國四方(越南南方、越南北方、柬埔寨、寮國)聯合抗美統一戰線統一了越南,解放了金邊,建立了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取得了戰爭最後勝利。

這場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持續時間最長的反侵略戰爭,也是一場典型的以弱勝強的戰爭。印度支那人民靈活運用以游擊戰為主的戰法,使擁有優勢裝備的美軍付出了傷亡36萬人、損失8612架飛機和耗費2000多億美元的代價。

中東戰爭

中東戰爭是指以色列同周邊阿拉伯國家在1948年至1973年期間所發生的4次戰爭。

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於1948年5月15日。結果巴勒斯坦領土除加沙地區和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外,均被以色列佔領。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於1956年10月29日。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於1967年6月5日。以色列以埃及封鎖亞喀巴灣為由向阿拉伯國家發起突然襲擊。阿拉伯國家喪失了6.5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於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敘利亞集中優勢兵力,在炮兵、航空火力的掩護下,分別向西奈半島(西線)、戈蘭高地(北線)同時突然發起進攻。後來,以色列在美國緊急援助下,調集兵力,轉入反攻,逐步奪取了戰場主動權。最後,雙方在國際社會的調停下簽署了停戰協定。

中東戰爭是現代化戰爭。戰爭雙方使用了美國或蘇聯提供的先進武器裝備,其中包括武裝直升機、電視制導炸彈、「薩姆」型防空導彈等。戰爭雙方展開了大規模電子對抗。雙方飛機損失約60%、艦艇損失80%以上,大部分坦克為各種導彈所擊毀。

中東戰爭爆發有著深刻的國際背景,從表面上看,中東戰爭是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拼殺,實際上卻是兩個超級大國的間接較量。

英阿馬島戰爭

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位於南美洲阿根廷東南。圍繞該島歸屬,英阿之間存在爭議。兩國於1982年4月2日爆發戰爭,歷時74天。

馬島戰爭是二戰以來最大的一次島嶼爭奪戰,英國派出特混艦隊,遠征萬里,在馬島周圍海空戰場上與阿軍展開激烈的封鎖與反封鎖作戰。雙方參戰兵力10 余萬人,參戰各型艦船140餘艘、各型飛機數百架。戰爭最後以英軍兩棲登陸、奪占馬島而告終。

這場戰爭展現了現代島嶼戰爭許多新特點,諸如:遠洋奔襲,海、空、陸戰協同,海上封鎖與反封鎖,島嶼登陸與抗登陸以及在海戰、空戰和陸戰中廣泛進行電子對抗等。這次戰爭,一改過去那種「大炮巨艦」近距對陣的傳統戰法,顯露出新的海戰模式。阿軍使用「超級軍旗」式戰斗機在距英艦48公里處施放一枚 「飛魚」導彈,擊沉了英軍最新式的「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

兩伊戰爭

1980年至1988年,在兩個第三世界國家之間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這就是伊拉克與伊朗之間進行的「兩伊戰爭」。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出動上千輛坦克和大批飛機,兵分3路,向伊朗發起進攻。伊朗於1982年7月集中兵力發起「齋月」戰役,將戰爭推向伊拉克境內,數年間攻佔了伊拉克許多重鎮和盛產石油地區。雙方還使用導彈展開了「襲船戰」 。這種作戰方式,損害了一些大國的利益,引起國際社會干預。美、蘇、法等國曾出動80多艘軍艦在海灣為油輪護航。1988年上半年開始,戰場形勢又向有利於伊拉克的方向轉化。伊拉克轉守為攻,並又佔領了伊朗的許多領土。8月20日,雙方在聯合國軍事觀察團監督下實現停火。

這場戰爭的結果,使雙方付出了慘重代價。這場戰爭雖然在現代化程度上並不突出,但卻反映出現代局部戰爭一些明顯的「國際化」、「經濟性」、「民族性」、「宗教性」等特徵。

海灣戰爭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兵佔領科威特全境,引發震動世界的海灣戰爭。

1991年1月17日當地時間凌晨2時,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向伊軍發動猛烈進攻。戰爭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實施空中戰役,代號為「沙漠風暴」。在歷時38天時間里,多國部隊出動飛機近10萬架次,投彈9萬多噸,發射各類導彈和精確制導炸彈數百枚,使伊軍喪失了70%的作戰能力。第二階段是實施地面進攻,代號為「沙漠軍刀」。多國部隊成功組織了戰役欺騙和戰役機動,出其不意,僅用100個小時便收復科威特。薩達姆宣布接受停火條件。戰爭於2月28日結束。

這次戰爭初步展示了信息化戰爭的特點,出現了獨立的空中戰役、導彈精確打擊、大規模信息壓制等新的作戰樣式。盡管伊拉克擁有大量的飛機和坦克,但在綜合實力和技術先進性方面,與多國部隊存在巨大差距。戰爭雙方並沒有構成實質性的對抗,多國部隊僅有400多人陣亡。

科索沃戰爭

1999年3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繞過聯合國對南斯拉夫這個主權國家發動了空中突襲,挑起了科索沃戰爭。在這次戰爭中,北約共派遣1000多架飛機和40多艘艦艇,對南斯拉夫的軍事目標乃至民用經濟目標狂轟濫炸。北約共出動飛機3.6 萬架次,投擲和發射了2.3萬余枚炸彈和導彈,造成南斯拉夫1800多名平民喪生,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美元,超過了這個國家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遭受損失的總和。

科索沃戰爭,絕不是一場偶然和簡單的地區沖突,而是由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精心策劃的。美國利用強大的軍事力量,推行北約東擴戰略,保持其在巴爾乾地區的「軍事存在」。這場戰爭,是美國推行其「塑造、反應、准備」全球戰略的前奏。

在科索沃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主要使用空中力量對南聯盟實施打擊。這表明,現代化的空中力量,能夠成為一支有效的戰略力量,直接地達成戰略目的。空中打擊,有利於發揮美國的軍事優勢,減少人員傷亡,並且給予美國在戰略上很大的靈活性和主動性。按美國人的看法,空中打擊,能夠全面摧毀敵對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各種目標,迫使對方因無法承受巨大損失而屈服。今後,空中打擊,很可能是美國發動戰爭的一個主要方式。

⑥ 求近期各地爆發戰爭的地區的圖片和文字,死傷多少人

「用6年的照片回顧吞噬了47萬條生命的戰爭」,你去搜索這個新聞吧,是敘利亞戰爭,裡面有你需要的數據和圖片

⑦ 求關於戰爭給人帶來的苦難的圖片及文字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蔓延到亞洲、歐洲和非洲,參戰國家多達61個,捲入戰爭的人口達17億,動員的武裝力量總人數超過1.1億。參戰國軍隊傷亡總數為5000萬人以上,再加上平民,傷亡總數達9000萬。參戰國軍費消耗總額為13520萬美元,再加上財政消耗和物資損失,損失總數達40000億美元。

直接參戰的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方面的代價。戰爭期間,蘇聯、美國、英國軍隊傷亡總人數達1860萬人,蘇聯軍民傷亡達2000萬人,中國軍民傷亡達2000萬人以上;美國財產損失3500億美元,蘇聯財產損失2000億美元,英國財產損失1500億美元,中國財產損失1000億美元以上。

法西斯國家本身在大戰中也遭受重創。戰爭期間,德國動員的總兵力為170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21.5%,軍隊傷亡總數達1170萬人,經濟損失達3000億美元;日本動員的最大兵力為97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12.8%軍隊傷亡總數達216.1萬人,經濟損失達1000億美元。
http://hi..com/007cn/blog/category/%D5%BD%D5%F9%D5%BD%D2%DB
參考資料:http://hi..com/007cn/blog/item/2a760ad1dac0d4d3572c84f8.html

⑧ 你能為這幅戰爭題材的攝影作品加一段飽含情感的文字(畫外音),讓每一個看過的照片、畫外音的人怦然心動

人最美好的那一段時光,就是在童年。在這個童年,我們可以放任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事實總是那麼殘酷,戰爭的硝煙給這段美好留下了太多的瑕疵。這讓孩子們的童真被戰爭扼殺的無影無蹤,看看這雙眼睛吧,在這雙眼睛裡,有悲傷,有絕望,更多的,還是無奈。面對戰爭,誰也無能為力,不是嗎。。。

⑨ 海灣戰爭的圖片及文字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word=%D2%C1%C0%CA%D5%BD%D5%F9&z=0

伊朗戰爭爆發!!世界人文改變

伊朗戰爭爆發!世界因此改變了目前的政治格局,人類文明進程與人文現狀將會產生空前的巨大的變化.
人們早已認識到上一次「十字軍東征」的真相:借宗教信仰為名,行擴張掠奪之實。前後長達數百年,並一直影響人類兩大文明之間的復雜關系至今。

自從二戰以來,中東地區不斷的沖突、對抗,真槍實彈的打了50多年。內在的原因只有兩個:宗教信仰和戰略資源。而前者多在表面閃現,後者才是真正的根源,得資源者得天下。這是目前公認的,這里就不再多說了。

在薩達姆揮手命令百萬共和國衛隊入侵科威特那天起,基督教勢力似乎給中東伊斯蘭世界的「解放」帶來了一絲「幫助」。「打敗暴君」、「解放科威特」、「給中東人民帶來民主和文明」,這些口號好像在一瞬間為中東人民所接受。感覺基督教文化和伊斯蘭文化在面對一個大家都不喜歡的薩達姆暴君前,找到了共同的話題。於是有了阿拉伯國家幫助聯軍的景象出現,有力的出力、有錢的出錢、沒錢沒力的喊口號支持,盡管其中存在利益角逐、借刀殺人、陽奉陰違的現象,但總體上講,因為入侵科威特,使阿拉伯世界暫時出現了共同對抗薩達姆,短暫結束窩里斗的局面。除了一個有個性、有水平、有膽量、令人欽佩的約旦國王海珊之外,中東人都把聯軍當成了中東危局的挽救者,另一個「摩西」。一心等待聯軍打倒了薩達姆後,建立新的中東新秩序。只可惜,與虎謀皮,換來的是引狼入室,一個更為強大的敵人,比薩達姆還要善於攪局的「暴君」又出現了。與此前相比,我想現在一定有不少人在「懷念」過去的「中東秩序」。

海灣戰爭前的中東,大家就像一群為了幾口草料咬來咬去的羊,誰也咬不死誰,頂多就是象薩達姆這樣的瘋羊在打敗了其它羊後成為老大,但老大念在都是同族弟兄,也不會讓小弟餓死,多少會分點兒給手下。而目前的中東,瘋羊已經被羊群請來的大灰狼打敗了,讓大灰狼成了老大。它當老大後,不僅不管小弟的生計,而且開始霸佔小弟的資產,大有一個接一個吃掉整個羊群的趨勢。當伊朗具有成為羊群首領的能力時,美國必將其先除之而後快。

在許多人的眼中,伊朗是中東伊斯蘭世界的一個象徵。它是伊斯蘭革命的發源地,曾經是世界動盪的中心,上個世紀70、80年代發生了許多驚天動地的國際大事件,其中的影響殘留至今。它的境況相對伊拉克好得多,睦鄰關系遠比伊拉克好。社會矛盾沖突雖有,但由於是政教合一國家,因此政局相對穩定。盡管屬於宗教國家,但在對外開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發展,相對開放,人民生活比較安定,不像塔利班的極端教旨主義那樣扼殺限制人民的需要。伊朗與世界保持一定的溝通,擁有很多的支持者和同情者。它的政府不像伊拉克那樣長期被獨裁者所控制,又被國際禁運十幾年而導致民不聊生。自從80年代兩伊戰爭後,霍梅尼伊斯蘭革命的結束至今將近20年時間里,伊朗始終將心思放在國內生產發展方面,雖然改革的成績、國家的發展程度很不理想,但事實上伊朗仍在不斷的努力擺脫過去激進的伊斯蘭革命輸出理論帶給自身的不利影響,重新建立國際形象,逐漸離開世界動盪的中心,默默地走自己發展之路。即便是在爆發的海灣戰爭期間,除了伊拉克飛行員為躲避攻擊將戰機成群的飛往伊朗外,基本上在整個戰爭中不見伊朗的身影。

伊朗與伊拉克這兩個冤家,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斷的紛擾不清,時而刀光劍影,時而相互依存,可以用休戚相關、唇亡齒寒來形容。與今天的伊拉克相比,伊朗在許多方面佔有優勢。地域廣大,國土面積165萬平方公里,是伊拉克的4倍;人口7000萬,戰爭潛力巨大,且擁有強大的常規軍事力量,再加上忽隱忽現的核武器身影,也許這些就是伊朗口氣強硬的資本。它就像是水,外部壓強越大,內部壓力越高,一旦出現迸發的機會,將產生巨大的射流,即便是自身不保,也會對外部世界產生不可想像的破壞力。

⑩ 白洋淀紀事中作者為何用如此詩意的筆觸去描繪殘忍的戰爭景象

《白洋淀紀事》是作家孫犁的集大成之作。作為一本描寫抗日時期的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並與當地地主等惡勢力進行斗爭的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收錄了其從1939年到1950年創作的短篇小說和散文,其中包括《荷花澱》《蘆花盪》《囑咐》《采蒲台的葦》等篇。

文中充分表現出了戰爭年代民眾對幸福和安寧的嚮往。孫犁通過對白洋淀人民生活的描寫,從而用無邪的文字勾畫出時代的未來,用文學之美來表達普通人的心願。

內容簡介

作為一本描寫抗日時期的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並與當地地主等惡勢力進行斗爭的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收錄了其從1939年到1950年創作的短篇小說和散文,其中包括《荷花澱》《蘆花盪》《囑咐》《采蒲台的葦》 《山地回憶》 《王香菊》。

文中充分表現出了戰爭年代民眾對幸福和安寧的嚮往。孫犁通過對白洋淀人民生活的描寫,從而用無邪的文字勾畫出時代的未來,用文學之美來表達普通人的心願。

創作背景

從1939年到1950年,作者在抗日時期同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並與當地地主等惡勢力進行斗爭,寫下了這些小說散文性質的文集。

作品評價

孫犁的創作有一貫的風格,他的散文富於抒情味,他的小說好像不講究篇章結構,然而絕不枝蔓;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摹風雲變幻的,好處在於雖多風趣而不落輕佻。

——茅盾

他那種寂寞冷清的狀態是他自己的選擇,也是他所期盼的,他是現代社會的一位「大隱」。他後半生恪守文人的清高和清貧。這是文壇上的一聲絕響,讓我們後來人高山仰止。

——莫言

讀孫犁的文章,如讀《石門銘》的書帖,其一筆一畫,令人舒服,也能想見到書家作書時的自在。孫犁一生不在官場,也不往熱鬧地去,是一個儒,一個大儒。

——賈平凹

孫犁"不以急功近利的一時效應,來代替文學特有的使命"。

——鐵凝

編輯推薦

《白洋淀紀事》是孫犁的集大成之作,收錄了其從1939年到1950年創作的短篇小說和散文,《白洋淀紀事》以抗日戰爭時期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為背景,用樂觀從容的態度描摹時代的風雲變幻,以親切輕柔的筆調表現戰爭的嚴酷和生活的艱難,以豐富多彩的筆觸描繪人物,尤其是女性們勤勞、善良、聰明、勇敢的美好品質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作品影響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 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

作者簡介

孫犁,1913-2002, 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原名孫樹勛,河北安平縣人。 孫犁一生筆耕不輟,是中國解放區文藝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作品特點熔寫景、抒情於一爐,充滿詩情畫意被稱作「詩體小說」。產生極大影響,形成數量可觀的「河北作家群——白洋淀派(菏花淀派)」。代表作品有長篇小說《風雲初記》、中篇小說《鐵木前傳》、短篇小說《荷花澱》、散文集《津門小記》、論文集《文學短評》。1958年將創作結集為《白洋淀紀事》。孫犁、趙樹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譽為描寫農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桿鐵筆」。

作者孫犁

閱讀全文

與殘酷戰爭圖片文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抖音怎麼拍圖片加文字 瀏覽:937
藍色橘色衣服圖片 瀏覽:187
拼多多如何避免圖片侵權 瀏覽:28
小女孩關掉圖片 瀏覽:24
可愛手賬素材排版圖片不用貼紙 瀏覽:917
如何把圖片上的白色弄成透明色 瀏覽:781
謝憐花城絕美圖片高清 瀏覽:223
動漫圖片21年男生 瀏覽:610
電腦如何把圖片上加入二維碼圖片 瀏覽:381
男生穿玫紅色衣服圖片 瀏覽:672
唯美下雨動漫圖片大全 瀏覽:617
女生頭發顏色大全圖片2017 瀏覽:828
女生同居前後對比圖片 瀏覽:480
健身可愛圖片 瀏覽:38
基本的發型圖片 瀏覽:878
李現紅色衣服圖片大全 瀏覽:79
滿眼深情又如何圖片 瀏覽:618
word中如何恢復未保存圖片 瀏覽:561
男生睡覺側顏圖片 瀏覽:206
男士漁網發型圖片 瀏覽:887